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优秀作文 > 英文作文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7篇

最新文章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 第一篇

陈薇,女,1966年2月26日出生于浙江兰溪,xxx党员,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_年晋升为研究员;20_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_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_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_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_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_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_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_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研制出中xxx队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

人物经历

1966年2月26日,陈薇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今兰溪市)。

1984年,从兰溪一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1988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丛进阳教授。

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入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1995年,考取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

1998年6月,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并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20_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20_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20_年3月,成为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_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

20_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长。同年7月,担任北京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

20_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_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20_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_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_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_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_年1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中xxx队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中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20_-20_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_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_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

学术论著

截至20_年5月,陈薇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 第二篇

武侠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群人就是那些用毒高手们(脑补《庆余年》中范闲的师傅费介),他们熟知各种毒性,善解各种剧毒,与毒共“舞”的同时,还能救人于危难之中。

今天写的这位【最美“疫”中人】便是现实版的玩毒高手。从SARS到埃博拉再到新冠病毒……她已持续“玩毒”29年,救人无数,既守护了咱们中国人,也走出国门守护了外国人。她叫陈薇,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_年7月晋升为少将,去年11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去年2月3日,随着一条微博热搜,#陈薇#这个名字进入到更多人视线。

作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 “逆行者”之一,早在20_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到达武汉后,他们开始紧急搭建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20_年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翻看陈薇的简历会发现,这不是她第一次应对病毒疫情,作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学术领头人,她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埃博拉病毒、炭疽杆菌等多种病毒的治疗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人的一生,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关键几步如何选往往决定一生的走向。而陈薇无疑在至关重要的分叉口上,都做出了正确选择。

1966年2月,陈薇出生在浙江省中西部的兰溪市。

初中毕业时,陈薇面临着去师范学校读中专还是继续留在兰溪一中读高中的选择。她的第一选择是读师范,这样就可以早早就业,当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在她做出选择的节骨眼上,初中物理老师劝她说:“你学习成绩好,我相信你读了高中后,一定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是这句话,让陈薇改变了读中专的计划。

不负老师期望,1984年高考时,陈薇如愿考上了著名的浙江大学,读的是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

1988年本科毕业时,老师们看中了陈薇的勤奋用功,便把唯一保送去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读研的机会给了她。

别看现在的陈薇一头干练短发,说话办事雷厉风行,其实学生时代的她是个喜欢文学和舞蹈的文艺女孩。用现在流行的语说,长发飘飘、一脸清纯的她长了一张典型的 “初恋脸”。

在清华大学读研时,陈薇编过刊物,还经常发表一些小美文。她还是清华大学学生咖啡厅的首批女服务员,并在清华搞过舞会,清华女生少,她就跑到别的学校去拉人。

正因此,同学们都很惊讶,她这个最不适合做科研的后来竟然进了研究所!这就不得不说第二个对陈薇的人生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选择。

1991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之际,陈薇收到了深圳一家公司的邀请,如果去那里工作,她将拿到非常诱人的高薪。

就在这时,陈薇受清华大学导师之命,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一份抗体。正是这次经历,让她知道了有这么一家特殊的单位,那里的实验条件比清华大学还要好,并且还是从事生化武器防御方面的研究。出于对科研的爱好,陈薇主动找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要求从军。同年4月,陈薇特招入伍。

第三个重要选择,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炭疽、鼠疫、埃博拉……这些致病微生物,在战争时期可能会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和平时期则可能是导致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 “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 ——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的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并于1998年顺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 第三篇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7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疫苗累计接种已超过17亿剂次。

其中,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是首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对全国上下民心士气的稳定,对加紧建立国内群体免疫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最新消息,陈薇团队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数据,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成为国际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然而,17个月之前的武汉,刚研制出来的新冠疫苗充满未知。

尽管腺病毒载体已是成熟的技术平台,尽管疫苗已通过了动物试验,但无论有多少理论保障,无论有多少信心支撑,谁都难以保证绝对安全。

“我先试打,半小时后如果我没事,你们再打。”陈薇面色如常,语气如常。

此时,“知情同意书”已签好字,静静摆在桌上;一辆救护车停在楼下,静静待命;一面鲜红的党旗,静静挂在注射室的墙上。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接种半小时后,陈薇未出现不良反应,团队其他成员也开始接种疫苗……

历史,会定格这属于军人的冲锋与胜利。

在武汉抗疫的113天里,陈薇带领团队用一项项关键成果,为最终胜利投下一枚枚决战决胜的砝码——

面对防控初期武汉对核酸检测能力的应急需求,她带领专家组在24小时内搭建起负压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依托自建的“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面对临床精确诊断难题,她组织专家组综合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优势,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三步走”鉴定链条,率先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妇幼光谷医院、泰康同济医院等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疫苗,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个疫苗,必须由中国自主研发!”陈薇明白,军人永远不变的价值,在于打赢每一场战争。

20_年3月16日,陈薇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4月12日,疫苗开展Ⅱ期临床试验;8月11日,该型疫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新冠疫苗;20_年2月25日,该型疫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是国内批准的第一个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新冠疫苗……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 第四篇

“人民英雄”陈薇:军人的使命 人民的坚盾

“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9月8日,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祝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薇动情地说。

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再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从军29载,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矢志为人民构筑起一道生物安全防护的坚盾。

113天毅然坚守:“为武汉人民,我心甘情愿!”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奉命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飞赴武汉。

“做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准备最长期奋战。”面对防控初期武汉对核酸检测能力的应急需求,陈薇带领专家组一天之内就搭建起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有效缓解了一线检测压力。

面对临床精确诊断难题,她迅速组织专家组综合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优势,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三步走”鉴定链条,为临床机构有效救治新冠病毒和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患者提供了科技支撑。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在疫苗研发最吃紧的时刻,陈薇许下这份承诺。三天,五天……直到采集的血液样本出现免疫应答,整个团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

4月12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再次领跑世界。临床结果证明,单针接种可使机体同时获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月11日,疫苗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团队全力推进新冠特异性治疗抗体药物和改善后遗症生物新药的临床应用。

面对“为什么能坚守武汉113天?”的提问,陈薇沉默数秒后哽咽着说:“为武汉人民,我心甘情愿!”

29载锲而不舍: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的铸盾者

1991年,陈薇从清华大学毕业,立志投身军事医学科研,专注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

20_年,非典疫情暴发。陈薇凭借多年的科研积累敏锐预判: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此次变种变异性强的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她率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生物安全负压实验室,每天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最终,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汶川地震,担任卫生防疫组组长的她,一直奔波在余震不断的灾区一线,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艰苦“战斗”。北京奥运,她参与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同时负责鸟巢等20多个奥运场馆的现场生防安保任务,为“平安奥运”作出贡献。

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陈薇带领团队不仅拿出了领跑世界的“硬核”成果,更积累了核心关键能力。

她带出了国家“生物危害防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立的关键设施和技术体系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重大疫情奠定了基础。

“要成为为人民负重前行的人,为人民守护岁月静好的人。”这就是陈薇作为科学家的情怀。

无私赤诚的国际援助:向世界展示中国担当

“在病毒面前生命平等,与病毒的战争不分国界。”陈薇团队第一时间将研究成果向世界共享,为各国的疫苗研发助力。

这不是陈薇团队第一次以科研援助世界。

20_年,在大多数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对这个烈性病原体展开了前瞻性研究。她坚信:“在生物危害防控的战场上,必须始终做有准备的人。”

20_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立足多年既有研究,陈薇团队迅速攻关,不久就研制出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这不仅是对世界的支援,也展示了中国的国际担当。

陈薇多次带领团队赴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让西非人民记住了中国的友谊和中国的科技力量。

20_年,埃博拉病毒在刚果(金)再次暴发,陈薇团队再次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技术支持。

“为了世界人民的健康,我们愿意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共同抗疫。”如今,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境外有效开展,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甘为人梯的师者情怀:为了科研精神的赓续传承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永远鼓励创新,把最前沿的理念和信息给大家共享……”这是陈薇的学生和同事们对她的评价。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她总是尽可能为学生们搭建平台、拓展空间。

因抗疫表现突出荣获“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晓鹏,回忆起19年前刚进实验室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作为导师的陈薇手把手教他做蛋白纯化实验,实验用的纯净水都是她自己搬到楼上。那时实验仪器没有现在先进,陈薇就带着他们一直守在仪器旁收集样品。

“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我走好了人生科研生涯的第一课,从那时起,细致、认真就刻在了我的骨头里。”张晓鹏说。

“我们团队有很多非生物专业出身,我本科所学专业就是自动化。”军事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迟象阳说,“陈薇老师要求我们发挥专业交叉优势,独立思考,大胆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解决问题。”

在武汉抗疫中,迟象阳被陈薇“点将”,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免疫学检测精密设备调试成功。后来,在陈薇的指导下,她展开的新冠病毒抗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这是我作为导师的使命和职责。”陈薇说,“我希望他们到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 第五篇

陈薇,浙江兰溪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协“求是”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安全与防护装备分会主任委员等;第十二届xxx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_年8月11日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采访陈薇院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她实在很忙。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研发广谱抗病毒药物,筛查更有效抗体,研发改善新冠肺炎愈后肺纤维化的药物,开展预防、治疗、愈后各项科研……件件都是事关重大的急事难事,必须快马加鞭。

抗击非典疫情、汶川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每每在危急关头迸发出不可思议的震撼力量。

20_年8月11日,xxxxxx签署主席令,授予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人民军队熠熠生辉、浩气长存的银河中,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星。

“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此时,陈薇正在执行任务。对她来说,这是军人最好的战位。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冲锋中,这位巾帼英雄带领团队为国为民铸就生物安全防控坚盾,实现了个人价值的一次次放大。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 第六篇

陈薇是谁?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抗击非典、埃博拉、炭疽等传染病的杰出科学家,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被亲切地称为“兰江女儿”。1984年,陈薇从兰溪一中毕业,1988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20_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_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十二届xxx代表。20_年11月,陈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不少朋友和同事问过陈薇,“怎么总喜欢搞些魔鬼性的课题研究”, 陈薇回答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1988年,从小成绩优异的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

当时的陈薇,并没有做科学家的想法,甚至被同学们认为是最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长发飘飘的她性格活泼,打扮时尚。虽然是理科生,但陈薇却热爱文学和舞蹈,时常在校刊上发表美文,在学生食堂举办周末舞会,还是清华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直到1990年,陈薇的老师要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的时候,她的人生轨迹才开始了真正的改变。一次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短暂接触,让陈薇被那里完备的科研设备,先进尖端的课题和杰出的科研人员所深深吸引,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去参军,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里做科研。然而,此时的她已经签约了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如果按照计划,迎接她的将是高薪白领的生活。家人朋友不理解她的选择,觉得清华硕士到部队就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是落伍。但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进入军队已29年的陈薇现在回想起来,眼神里还是充满坚定:“我来到军队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在这里待一辈子了,因为我的老前辈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我喜欢专注做这个事儿。”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名母亲,但仅仅休了一个月产假后,她便回到实验室,埋头专注科研。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她抽空回家看了公婆,回到实验室却只看到一地的液体,看着两个月的细胞实验顷刻化为乌有,她一个人站在实验室放声大哭。在之后的几年里,陈薇很少能在12点之前回家。

陈薇事迹英语作文范文 第七篇

陈薇委员——“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

2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研发的我国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适用于预防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

“我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很激动。”全国政协委员陈薇说,一年来,团队为了疫苗研发倾注了很多心血。

陈薇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SARS病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研发了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20_年,大年初二凌晨,陈薇率团队出征湖北武汉,搭建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陈薇团队在进驻武汉第30天,第一批疫苗从生产线下线。20_年3月16日,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是世界首例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陈薇团队前往海外,开展疫苗的国际多中心合作Ⅲ期临床试验。

今年2月8日,巴基斯坦方面宣布,在巴基斯坦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中,陈薇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新冠重症病例保护效力达到100%,总体保护效力为。

陈薇坦言:“‘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的一年,她和战友们步履不停,继续奋战在科研一线。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