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实用范文 > 精品范文

最新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汇总8篇)

最新文章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一

1、19世纪中期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和玻利维亚是纪念玻利瓦尔。

印度民族大起义:时间:1857---1859年。英雄:章西女王。

2.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或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转折: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影响: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日本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治维新内容中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是:以“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意义: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19世纪中期世界发展潮流: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原因)。

经济基础: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自然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政治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展。

标志性成就: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汽车。卡尔本茨被誉为:汽车之父。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a.美、德超过英、法;。

b.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7、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有益的: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普及、妇女地位的提高、城市化等。

有害的: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

8、近代科技文化成就:

英国牛顿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英国达尔文成就: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

法国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德国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9、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远程大炮、潜艇等。

启示: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等。

1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11、《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殖民地方面。

12、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的会议是华盛顿会议。

1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评价):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注定它不会长久。

14、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5、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1925年。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6、斯大林时期工业化。

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成果:苏联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17、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8、罗斯福新政: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方式(实质、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解决失业: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设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1)苏联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存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新局面。

(3)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20、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1、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2、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结束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23、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4、二战两大对立集团: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5、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26、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7、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作用:协调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建立联合国有积极作用;奠定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28、二战的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9、二战的启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等。

30、中国对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牵制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1、冷战开始的时间、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1949年,组建北约。1955年苏联组建华约(北约与华约对峙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3、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

34、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

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因素: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

35、1993年欧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欧盟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启示:合作共赢,和平发展。

36、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7、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8、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

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39、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底。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40、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41、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4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43、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44、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5、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46、1952年,埃及独立。领导人纳赛尔;性质:反帝反封建革命。

47、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48、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wto)(经济全球化最重要表现)。

2024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9、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

50、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威胁着世界安全。

51、“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多强的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52、冷战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5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54、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交通通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或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55、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等。

解决办法: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环保投资;加大禁毒的力度等。

56、俄国近现代史上的演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917年十月革命------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联。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

1.珍妮机: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上半期。

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三

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及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9、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的对外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10.、近代科学的历程、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

1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含中国);。

12、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

13、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4、重大的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

15、战争与和平(含两次世界大战、当今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16、周年大事;。

17、国共关系。其中邓老师强调的是专题十六,周年大事是指十周年以上的事件。

复习建议:

1、加强对考纲和教材的研究;。

2、合理安排时间(对每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明确而又细致的安排);。

3、回归工作要到位(回归书本,回归问题);。

4、注重纸笔训练,注重学法,大力加强科学能力的培养;。

5、要体现复习课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抓好主题,选择好重点;。

6、加强审题和解题指导;。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四

第1课:

1、1917年3月,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胜利的日子: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是列宁。

3、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5、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国家政权。

6、列举苏维埃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8、列举下列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英国的宪章运动。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十月革命。

第2课:

1、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政策。核心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922年,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4、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阶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五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