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理工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新文章

摘 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催化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生;动手

中学生化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躬亲动手,严格规范自身的操作和演示,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以生为本,不能只关注能力强或能力差的学生,也不能只关注课堂而忽视课外,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挖掘、合理筛选、有效整合教材及其它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手脑并用”、“手脑相长”,这样,中学生化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卓有成效。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中和反应中的实验探究1-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的猜想是什么?试试看,能否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然后与同学们交流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案,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 探究活动:从化学的视角看食醋。活动的任务是:预测醋酸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学生可根据酸的性质猜测食醋的性质,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交流选出最佳实验方案。老师可根据设计的实验实验方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 材料,如镁粉、碳酸钠粉末(或鸡蛋壳)、5%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白醋等。 这样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学生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 结论, 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有效指导,使学生“会动”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进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对所学化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化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化学活动的经验。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总喜欢这里摸一摸那里动一动,然而,当他们一旦遇到具体的动手操作时,往往会显得笨手笨脚或半途而废或不知所措,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得要领。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会动”,教师的有效指导不可或缺。

教师的有效指导方式很多,实践证明,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行之有效:

1.示范法

即化学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辅之以必要讲解的一种指导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再进行动手操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直观性强,具有瞬时效应。如“液体药品的取用”,其要求是: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具体操作,教师巡视,当发现个别学生将瓶塞侧放(或正放)、标签没有向手心、倒完后忘记盖紧瓶塞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提示或予以纠正或当面示范,这样,学生便会很快掌握其操作规范和要领。

2.模仿法

即教师边演示边要求学生模仿跟着动手操作。这种方法,对于刚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导航作用。

如在教学“浓酸、浓碱的使用”时,由于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应格外小心,宜采取“模仿法”,再结合图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清楚: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

3.讨论法

可通过有关实验器材的装配、实验装置的观察分析以及现场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和反思,领悟正确、规范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如在教学“氧气的制取”时,播放某学生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操作过程的视频。

场景之一:这位学生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由学生代表陈述: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裂。

教师提示: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或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重要保障。

4.强化法

即针对学生在化学基本操作或实验中某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教师有意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以强化训练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将两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改为一人一组,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也使平时具有依赖性、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同学得到强化训练。当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出现困惑、疑难或错误时,教师应及时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操作中的问题,必要时应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如在滴定操作中,一开始学生对按规范化操作使用滴定管会感到很不习惯,操作随意,这时教师应耐心地教学生按规范化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规范操作。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看着他们操作,操作不规范的再做,直到他们自觉地按规范进行有效操作。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于凤英.初中化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2_年第10期.

[2]李海云.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2_,年第9期.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