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为大家分享了高一化学的教学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
>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再者应注重课后反思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后反思,一堂课上完后,可与听课的同事、班级学生共同总结教学预设和课堂实际的出入,寻找症结所在,为下一节课的调整提供素材。更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一旦学生“出差错”,也应该说是学生以不同于成人或专家的观点或方法来解释或解决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这一推理的原创性。对于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经常要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剔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第二篇: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构建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这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在课程性质上明确提出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首先就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来说十分重要。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社会逐渐走入知识型的信息化经济时代,市场上的经济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信息时代各种概念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人才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创造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出能够终身主动学习的自主创新型人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必须全面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顺应我国教学改革的趋势,将教学重心放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综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中生、高中化学特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是以培养高中生综合能力为最终教学目的。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导向,在高中化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荐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观念落后。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多数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但教学经验丰富的同时又会带来思想保守,不肯放弃自己坚持了许多年的传统教学理念。他们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多出学生,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完全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样的传统教学理念也成了教学改革的阻力,教育权力机构下发课程标准,到了教师这里完全打了大大的折扣,只注重表象形式。另外,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最旺盛的时候,对个体独立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很想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而不是被教师逼着去做学习的机器。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化学具有其特有的学科特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运用符合化学科目特征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本能只从课本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更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观察分析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转换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就要先转变高中化学教室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师是一个群体,要改变一个群体的教学观念比改变单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难的多。其改变途径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引进年轻的高中化学教师,让年轻的教师带动年龄大的教师做出教学创新,年长教师还要和年轻教师分享丰富的教学经验,相互促进;组织教师去学习,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学习,从教学概念层面上转换教师的教学思维;开设试点班,大部分教师在没有看到成功案例的情况下不敢将课堂的掌控权交给学生,通过开设试点班的形式给教师提供借鉴依靠,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构。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把课堂的时间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几本教材让他们自己学就能行的。学生在自我规划和学习重点的把握上没有成熟的思维意识,必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既然教师要做好主导的工作,就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实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以《氯气》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自来水养鱼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来认识氯气的作用和性质。再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建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自我学习,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以金属知识为主线去从各个渠道搜索金属知识,并把搜集到的知识制作成PPT课件进行讲解、评比。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了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采用师生互换角色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往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现在把角色转换过来,学生在提前自己学习并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学习制作教案,像教师一样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上一个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或者改进讲解方法。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每个小节上完后都要进行小测验,小测验对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新意,学生已经到了麻木的状态。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形式代替小测验,也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为例,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同等量的盐土混合物,让学生将盐土混合物中的盐提纯出来,评比出提纯盐量最多的一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再进行评比。这样可以在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的主体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巩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考核评价方面还要做出调整。应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表现也列入到总成绩的考核中去,进一步刺激学生加强主体性学习意识。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