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指有能力和愿望在法定年龄内工作以获得报酬或营业收入的人所从事的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就业规划论文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摘要:大学生求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为在日后的生活中求得满意的工作机会。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关系十分密切。教育人员也深入研究了能力的影响范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尤其明显。深入分析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就将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影响
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就业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因素均会影响大学生就业。部分大学生无法明确自身的定位,因此失去了就业的机会;一些大学生无法客观地看待自身的能力,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部分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技能训练不足,这也影响了就业质量。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使大学生具有过硬的就业能力。
> 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概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指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且持续拥有就业机会的多种因素结合体。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大学生职业发展息息相关,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动态性。
(一)内在素质
大学生的内在素质通常指的是大学生的精神素质,如政治面貌、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和自我评价等。
(二)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主要指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身特质及所处环境,且以此为基础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在不懈努力下开展职业规划,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三)社会能力
大学生社会能力指的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后必须具备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多种社会交往技能。
(四)专业能力
大学生专业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进入职场后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如学生的操作技能、外语能力、计算机等级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
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质量,可从个人满意度、职业匹配度、发展清晰度、薪资合适度這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个人满意度
大学生就业质量反映的是大学生毕业就业的优劣水平,同时也间接反映出社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或可能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个人满意度是判断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之一。指的是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真实感受和心理状态,满意度越高,说明大学生就业质量越高,相应的社会产业发展水平也就越好。反之,这说明大学生就业存在较多问题,需进行改进和优化。
2.职业匹配度
职业匹配度指的是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其从事岗位的匹配程度,是大学生证明自己并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的重要评价标准。匹配度越高,说明大学生对专业的掌握能力越高,就业质量越好。
3.发展清晰度
发展清晰度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取更高薪资待遇的必要手段。大学生对职业发展清晰度越高,越容易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按照这一目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提高就业质量。
4.薪资适合度
大学生进入职场后,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相应报酬,保障自身生活。薪资待遇水平越高,生活质量也将越好,也不容易出现跳槽或待业情况,而当薪资水平与付出不成正比时,学生的心理会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且影响日后的工作和发展,容易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相应的就业质量也会降低。
(二)对综合就业质量的影响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综合就业质量带来的影响时,笔者选取近三年内高校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准确数据资料。本次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量202_份问卷,收受接管的问卷有950份,有效问卷有830份。回收率在9成以上,有效率达到95%。在问卷调查中,以最优尺度回归的原则进行问题设定,通过对最终答案的了解和分析,得出结论为:就业能力与概括性就业质量成正比关系,就业能力越强,概括性就业质量也就越高。由此我们得出,就业质量的提高需要从以上就业能力的提升来实现。鉴于此,对本次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和分析,发现从上述能力的提升与薪资待遇有直接关系。结合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资料,将薪资待遇按照高、中、低三档划分,高档薪资在5000元以上,中档薪资在3000~5000元,低档薪资在3000元以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薪资待遇越高,就业能力及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越高。且薪资越高的人越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对自身要求和约束力越强。这足以说明,就业能力与薪资间存在正比关系。而工资代表就业质量,也就是说,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为此,要想提高就业质量,就应不断提高薪资待遇。
(三)对就业质量各因素的影响
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有薪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工作所处地点这四项。上文已经对薪资待遇在就业质量中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薪资待遇越高,相应的就业能力越高,就业质量越好。现阶段的工作环境可分为较差、普通和好三个等级。在对比分析中了解到,能力越高的大学生选择的工作环境越好,能力越低的大学生,工作环境越差。且能力越高,越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反之,则只能为生活四处奔波。就业地点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卡方检验的方式得到如下结果:就业能力会直接决定就业地点的选择。也就是说,就业能力较高的大学生多数会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工作。通过对影响就业质量因素的细致分析了解到,就业能力较高的大学生,就业环境、薪资待遇及就业地点普遍要高于就业能力不足的学生,且这类学生较容易找到对口专业,并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有针对性的选择工作内容,发挥自身潜能。由此可知,要想提高就业能力,需要从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兴趣爱好,所在地区展开综合考量,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就业质量。另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经营方式也逐渐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对于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而能力较高的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也会增多,进而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四)就业能力结构带来的影响
就业能力结构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内在素质、事情处理能力、社交及领导能力等。其中内在素质指的是面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责任心,积极主动,有上进心和责任心;处理能力要求大学生除可以处理好日常工作外,在面对突发问题上也能做到快速反应,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社交和领导能力则是要求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交友圈子,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上述指标数据的良好性,说明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强,就业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显著提升。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具体情况,对上述要素进行科学分析,根据求职统计与结构方程模拟指数的研究,了解到就业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就业质量的好坏,两者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五)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
之所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好高骛远,难以胜任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这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也为社会与企业发展带来了阻碍。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大学生应及早进行就业规划,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以目标为指导,科学开展学习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其次,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更好的适应就业环境,发挥自身潜能。在就业单位提供实践机会时应积极主动,以达到锻炼自身能力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找出自身的弊端和优势,不断的予以提高和完善;最后,转变就业观念,不将眼光放在一线城市的大公司,多方对比考量,选择更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将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提升上,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实训机会较少,学生所学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现象。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院校有加强综合素质的关注力度,但对于职业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缺少专业性、完善性,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效果。为此,院校有必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此外,职业规划教师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岗位要求了解不全面、不及时,在给予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方面无法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导致学生在资质获取、能力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教师应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给出专业性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定位、岗位评价、岗位兴趣、职业幸福感。
(二)具备前瞻性
前瞻性这一要求是针对高校而言的,其要求高校能够准确掌握市场及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现有数据,推测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指导意见,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帮助。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市场和行业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仍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难保不会存在脱节现象,进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新形势下,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结构、发展趋势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时,需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准确把控市场先进发展实况,并结合相关要素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及模式加以改革和创新,增强学生的专业性,为日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适应力训练
高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开展适应能力训练活动,帮助学生编制和完善职业规划,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提高训练的目的性、有效性,为日后就业提供帮助。学校也可定期组织社团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适应社会团体的运行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设施,开展实践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需逐渐渗透实践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使其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为日后就业提供保障。
(四)理性创业
创业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创业的压力和风险较大,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在人才培训中,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给予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理规划创业内容。一方面,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性格特征加以分析,指出学生优劣势,并将其在创业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向学生分析清楚,避免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选择创业项目,以降低失败率。教师可先培养和锻炼学生市场洞察力、准确分析能力、执行力与号召力,之后与学生一起分析目前市场环境,从众多项目中选择适合学生的项目开展创业活动。创业项目应以创新性、潜能性较高的项目为主,且根据学生的经济条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低的项目,以此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
结束语:
本文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及现有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和探讨。在研究中发现,就业能力越高,就业质量也就越高,越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但就业能力的提升上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为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还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量,制定合理的提升措施,以此提高大学生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最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宇,郭志超,邢传波.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_,611(21):183.
[2]张莎,张贝贝.大学生就业能力對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才智,20_(29):181-181.
[3]赵秋月,王超.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山西青年,20_(16):P.297-297.
[4]付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才智,20_(29):242+244.
摘要: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条件下,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既要面对首次就业难的压力,还要应对职业发展难的困惑。在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的前提下,大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充分利用市场机遇,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策略,对把握好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个人职业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策略;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难,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解决好我国大规模的就业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这对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各类人群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市场需求,从自身专业特点和能力特长出发,选择好利于自身发展的就业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职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 一、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
了解就业形势与熟悉就业政策,是参与就业的前提条件。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年来我国就业状况总体平稳,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就业难的问题。就大学生群体而言,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随之凸显,再加上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结构调整,客观上对大学生的需求相对减少,给大学生就业特别是专业对口就业增加了一定难度,迫使大学生就业重心不断下移。现实中存在的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信息传递慢的问题,对自我和市场了解不充分,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及传统产业就业机会减少,而中小企业、农村基层、边远地区、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就业机会增加。当前大学生就业特点,表现为首次就业难和职业发展难并存。首次就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特点和生活要求的理想岗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也制约了个人的职业选择。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个人职业发展呈现出了不确定性特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过程更加曲折复杂,职业发展的难度也在加大。
20_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提出稳增长首先要保就业。在就业总量不减,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新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就业作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实践中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基本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有利于保证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也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工作潜能。市场调节就业,可以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自主选择,有利于人才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劳动力的最优配置。政府促进就业,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扶植、市场引导、政策调控、社会保障等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就是通过政策导向与支持,促进和鼓励各类人员创办经济实体,并实现创新发展和以创业带动就业。
> 二、充分做好就业准备
就业准备,就是大学生为完成首次就业和应对职业发展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心理与能力素质的提高,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机遇的把握,以更好地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
第一、能力准备。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学习能力,这是一个人能力的基础。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与技术的不断更新是终身学习的根本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和应对职业转换非常重要。其次,生活能力,是一个人基本的生存能力。在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换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职业活动中,大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好工作、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生活能力强的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或者人生逆境时,都有着很强的应对与适应能力。再次,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包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一个人的专业能力,会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还决定着一个人职业活动所能达到的层次和职业生命周期的长短。最后,社会能力,主要指一个人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程度和水平,表现为交往、合作、沟通、自我控制与推销自我、抗挫折、组织和执行等多方面的能力。无论是求职、职业活动、还是职业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能力。一个人的社会能力会在学习、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无论是求职还是职业发展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一个人要有积极的心态。在求职心态上,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和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要有过高的市场期望和自我要求。在认清自我和形势的前提下,把握和利用好一切可能的市场机遇。在毕业前夕,多参加一些招聘活动,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应聘技能,学会推销自我。在自我发展上,放低姿态,努力向他人和实践学习,在基层工作中锻炼和磨练自我,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工作能力,夯实职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求职准备。大学生的求职经验、求职能力以及求职方法,主要是在应聘活动中积累和形成的。求职的基本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搜集就业信息。应重点关注所学专业对应行业以及职业群的就业信息,一是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二是了解未来职业的要求,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供依据。其次,掌握面试技巧。面试,是通过当面交谈对应试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参加应聘活动,一方面要了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面试实践,不断掌握面试技巧。最后,善于推销自己。推销,是一个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并被接纳的过程。要根据岗位特点推销自己,要扬长避短地推销自己,要多渠道多形式推销自己。
> 三、正确选择就业策略
大学生不同的学习与能力基础,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就业环境,不同的就业期望在就业策略的选择上也各不相同。正确的就业策略,既能用好市场机遇,又能适应自身特点,利于个人职业潜能的发挥,找到最佳职业发展方向,并能够成为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第一、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在就业难的现实条件下,每年都有相当部分大学生首次就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悲观和迷茫,大学生不妨先调整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渐进发展。先就业,就是大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尽快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使自己稳定下来,先解决生存问题,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多做市场了解,为再择业不断创造条件。再择业,是提高就业质量,调整职业发展方向的好机会。经过首次就业的能力积累,对自我发展和市场机遇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之后,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更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岗位或者职业,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第二、先就业,后创业的策略。创业,是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无论从创业的比例,还是从创业的成功率来讲,都是比较低的。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创业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经验不足。由于创业对创业者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大学生采取“先就业,后创业”就是一种好的职业发展策略,将创业安排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一定阶段,在创业能力和条件更加成熟后再选择创业,就会降低创业风险,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是创业成功的三个过程。想创业,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创业难,不是大学生放弃创业想法的理由,青年人要有敢于创业的时代担当。在学生时代和首次就业中,就要坚定创业的信心,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学习经营管理,构思创业项目等,努力为创业做准备。敢创业,就是在有了创业的想法,特别是在有了首次就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积累之后,要勇敢地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将创业中的困难和挫折,看做是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的好机会。会创业,在创业中学会创业,是创业者共同的成功经验。创业是一个锻炼与提升自我的过程,在创业中一个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会不断提升,对经营管理和对市场的了解与把握会越来越准确,创业活动也就会越来越顺利。
第三、边干、边学、边考的策略。考试,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最重要的途径。考取研究生或者公务员,是众多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两大目标追求。从就业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小,因此,考研也就成了许多大学生的目标追求。近几年的研究生考试中也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生占到了报名总人数的四成之多。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信誉度高,工作条件与工作收入相对较好,因此,公务员考试持续火爆,岗位竞争十分激烈。无论是考研还是公务员考试,都很难一次成功。对那些存在一定的学习基础或者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大学生,可以采取“边干、边学、边考”的策略。在干中学,在学中考。许多大学生就是在这种干和考的实践中,锻炼了自己,成长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有的是多次参加研究生考试,有的是连续征战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以及各种社会招考,不放弃任何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断拼搏就是不能实现最初的想法,这种努力和学习的过程,对自己的工作或者未来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通过基层学习和锻炼的实践,也可以帮助自己获得通过基层上升的能力和机会。国家越来越重视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并为他们的成長不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四、边干、边学、边找的策略。在就业形势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对于学历层次较低,专业发展潜能较小或者本专业就业率较低的大学生,在很难通过考试或者升学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前提下,就要沉下心来,做更持续的努力和稳定的职业积累,来等待适合自己的更满意的发展机会,将实现个人职业潜能和人生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追求,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然后在本专业、相近专业或者它专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这种选择虽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但可以在职业发展的中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走的就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求发展的职业路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加快,已经就业的大学生,现在看起来工作十分稳定,在经济快速发展面前也会面临失业和职业转换的可能,因此,一个人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与不断适应,努力提高职业能力,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在职业竞争中保持不败。
面对就业难与职业发展难的现状,大学生就业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不同的就业策略,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发展结果也大不相同。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当代大学生只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寻求发展,努力做好职业能力的不断积累,善于用好市场变化带来的每一次发展机遇,坚定自己的职业追求,正视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挫折,敢于在市场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我,以不断学习和能力提升应对职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最终会赢得人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_.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代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兴起,创业已经成为促进就业的最好方式。本文结合案例阐述树立新型就业观念对于就业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业就业新型就业观念
創业是人生的一次拼搏,无论是创业以求谋生,还是创业以实现人生的价值,都必须有一番心灵上的迷惑、挣扎和奋起。立志创业是人生转折的一个良好开端,但是创业绝不是让每个人都办企业,因为有些人根本没有自己办一个小企业的能力。宣扬创业是因为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它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大批富余劳动力及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与再就业。
就业问题是当代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然而,我们也应有信心看到,中国经济巨大的成长空间,制度创新可能释放和激发的创业精神,将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广阔的前景。就业的中心思想应当是创业,创办企业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路,对有创业潜质的人员,重点给予相关培训并提供相应条件,也是期望通过他们创办企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在推进再就业工作中,加强创业精神教育是一项多么紧迫的任务。
创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就业观念的转变。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创业的思想基础,只有创业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缺乏创业意识。人们养成了靠国家分配等政府安排的心理定式,许多职工失去了创业求职的自由与能力。这种现象不仅带来了人力资源浪费,而且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社会正在形成“就业靠自己,工作靠能力,致富靠劳动”的新格局,每一名劳动者都在面临新的就业挑战,而胜利只属于那些对就业形势有正确认识,能顺应形势发展选择自己道路的智者。下岗失业没有工资收入也不脱离企业,不到劳动力市场去找就业机会。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地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寻求一份体面而又不失稳定的工作,否则宁肯在家待业也不愿走向社会自谋职业。这是一种留恋过去,不敢直面社会,畏惧竞争的就业观念。这种观念必将被时代淘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就业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应当立足现实,放眼长远,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并且能发挥自身长处的就业岗位。
借鉴我们周围的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失业后,如何摆脱失业困惑最后成功创业以及主动抛弃“铁饭碗”下海经商创业者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契机,树立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观念,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升华。例如,孔岩,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就职于安徽省科委,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和3位朋友一起主动辞去公职,拿出积蓄办起了一个私营养猪场,养了上百头猪,同时利用制药厂废渣办起了饲料厂,很快形成了年产8000吨饲料的生产能力,可满足3万头猪的食用要求。他们又利用肉联厂闲置的猪舍,引进国内良种种猪和当地名产种猪杂交选育,从而得到与环境、饲料等条件最为匹配的种猪群。孔岩和伙伴办的养猪场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像孔岩这样敢于抛弃安逸,主动选择创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正是因为认清了当前的就业形势,摆脱了陈旧观念的束缚,看到了创业的独特魅力,从而发挥了个人的长处,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一跃成为私人大老板。
因此,创业被许多人誉为最具魅力的就业方式。首先,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个人的价值,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难题,而且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其次,创业最具有挑战性,挑战中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限制都可能被克服,自身的素质有可能得到新的升华,意志力、勇气和奋斗精神也会得到锻炼、提高。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兴起,创业观念逐渐在转变,创业的魅力逐渐得到升华,创业的精神得到传播。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观念,转变固守田园的思想。就业制度改革是一场革命,树立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观念也是一场深刻的心理变革。适应改革的要求,劳动者就业观念必须转变,转变得越早,在就业中就越主动。当然,转变就业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有被动转变和主动转变两种形式。在很多地区一部分劳动者失业后,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观念转变,才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但这种自然的被动的观念转变过程需要很多时间。因此,我们应加强市场经济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新观念,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创业精神的培育是我们摆脱就业困惑,以新姿态迎接21世纪的又一重要举措。
创业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创业是人类成功的根本。在技术变化迅速、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是增强竞争力,获得成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根基所在。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更应当阔步向前,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新姿态、新思想体现我们当代人的风采,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跟上就业时代的步伐,发扬新一代的创新精神,树立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观念,解决我国人口众多,就业相对较难的困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为盘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适用教材《创业学》[DB/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_/0128/53421211030020_.shtm.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