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西藏林芝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研究

最新文章

摘要 进行了西藏林芝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林芝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为果蝇、金针虫、镰刀菌病;病虫害种类相对单一,危害程度在出菇末期急剧上升。病虫害对松茸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松茸减产、品质下降等方面。

关键词 松茸;病虫害;调查;西藏林芝

西藏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独具特色,食用菌资源丰富繁多,据《西藏大型经济真菌》[1]不完全统计,已发现食用菌415种,药用菌138种。主要有松茸、野蘑菇、大肥蘑菇、蜜环菌、花盖菇、牛肝菌、羊肝菌、香菇、木耳等,均为当地习惯食用的经济真菌,松茸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ItoetImai]Sing)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稀美味食用菌之一,素有“蘑菇之王”的美誉[2]。松茸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波密、林芝、米林、墨脱、察隅、昌都、聂拉木、亚东、错拉等地林区[3]。

松茸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较高,价格昂贵,在收购市场上鲜品价格为200~300元/kg,高者可达1 500~2 000元/kg,甚至达到2 000元/kg以上,国际市场的价格更高[4]。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西藏的松茸为最洁净的食物之一,无任何污染,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目前,松茸已成为西藏林芝地区重要的出口植物产品,出口批次、货值逐年增加,是西藏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由于松茸是在森林中天然形成的,人们对松茸病虫害的发生并不重视,加上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导致松茸因病虫害而造成严重损失。松茸病虫害不仅影响松茸生长,也导致松茸严重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5-6]。现对西藏林芝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以期为松茸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林芝地区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平均海拔3 100 m,属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两大洋的暖流常年鱼贯而入,形成了林芝特殊的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650 mm左右,年均温度8.7 ℃,年均日照时数2 022.2 h,无霜期180 d。

林芝市森林覆盖率46.09%,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林芝的可食用的菌类达120余种,松茸年产量逾300 t。林芝地区的松茸主要产区为巴宜区、米林县、波密县、察隅县等。

1.2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2_―202_年,其中7―9月为松茸的出菇期,对林地里危害松茸的病虫害进行调查,每月调查1次。

选取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为主要调查地点,由项目组成员进行实地调查。其他县、市作为辅助,通过对当地农牧民进行走访,了解松茸病虫害的相关情况,所得数据用以对比。

1.3 调查方法

对林地里危害松茸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危害松茸的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发生病虫害林地状况等。同时,对林芝地区市场上销售的松茸进行考察,初步得出林芝地区林地及商品松茸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芝地区松茸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根据近3年对林芝地区松茸病虫害的调查,发现危害松茸的主要病虫害为果蝇、金针虫、镰刀霉病等。

2.1.1 果蝇。果蝇为双翅目、短角亚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果蝇的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卵长约0.5 mm、白色,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能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卵经22~24 h孵化为幼虫,幼虫白色至米黄色,无足型,无头。体躯尾端粗,前端稍息略呈楔形,每一体节有一圈钩刺,体前端具黑色口钩,在口钩基部左右各有一唾腺。整个体躯稍呈半透明状,透过体壁可见消化道内有断线状黑褐色食物消化残留物。幼虫经2次蜕皮为3龄幼虫,4~5 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幼虫生活约4 d化蛹。蛹略呈梭型,前端有2个呼吸孔,后端有尾芽,初时淡黄,后颜色加深,近羽化时深褐色。成虫体长4~5 mm,浅黄色或灰黄色,复眼红色或暗红色,触角具芒状,第3节粗大,椭圆形至长圆形。中胸背板横排11列刚毛,前面5列后面6列,无小盾前鬃,小盾后鬃2行2列。胸部和腹部均生有较密的黑褐色短毛。前翅具有2个黑色斑块,前缘脉有缘褶2个,具臀室。

果蝇在尚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茸上即发生危害,严重时每颗菌肉组织中多达数条果蝇幼虫。受害幼茸初期外面无变化,后期组织开始变软,呈水渍状;菌柄严重受害时质地变软,无弹性,有明显的中空感,内藏许多白色蛆型幼虫,最后导致松茸组织溃烂,丧失价值。果蝇为危害松茸的主要昆虫,对松茸的危害程度巨大,林芝地区松茸的受害率达15%以上,在松茸虫害损失中,约60%均是由果蝇危害引起。

2.1.2 金针虫。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对松茸的危害程度较大。金针虫为鞘翅目、叩甲科昆虫的幼虫。幼虫体细长,初为乳白色,头部及尾节淡黄色,体长1.8~2.2 mm,老熟幼虫25~30 mm,金黄色或茶褐色,并有光泽。身体生有同色细毛,3对胸足大小相同。危害松茸的金针虫主要为沟金针虫,在松茸出菇后期危害严重。被危害的松茸菌柄变软,内有虫孔,使松茸的口感下降,严重时失去食用价值。根据调查,林芝地区松茸的受害率达10%以上,在松茸虫害损失中,约30%均是由金针虫危害引起。

2.1.3 镰刀霉病。镰刀霉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 Link ex Fr.),又称镰孢霉属,在分类学上,镰刀菌属无性时期原属于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亚门,有性态常为赤霉属(Gibberella)。病原菌形态为菌丝有隔,分枝。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分生孢子有2种形态: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柱形,有1~2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柱形,有较多的横隔。镰刀菌广泛地分布在土壤和有机体内,多种农作物病残体和土壤中均有分布。被镰刀菌侵染的松茸,病变部位初期呈浅褐色,质地变软,呈失水状或干腐状。病害导致整个子实体干缩,停止生长,失去松茸原有的特殊香味。镰刀霉病主要侵染成熟松茸,危害子实体菌褶等部位,是危害松茸的最重要的病害。据统计,镰刀霉属病原菌对林芝松茸的危害可达5%左右。 2.1.4 线虫。对松茸产地的土壤和新鲜松茸菌柄部分附带的土壤随机采样,进行线虫分离、鉴定。试验共采集土壤样品约2.0 kg,分离鉴定出线虫分属于3个属,分别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 sp.)、矛线线虫属(Dorylaimus sp.)、广杆线虫属(Caenorhabditis sp.)。线虫在产地土壤与松茸菌柄部分附带的土壤中所占比例趋于一致,未发现明显的数量变化。由于线虫对湿度的要求较高,湿润土壤中所含线虫相对较多,线虫对林芝地区的松茸基本上不产生危害。

2.2 林芝地区松茸病虫害的分布情况

调查发现,林芝地区察隅县松茸病虫害最为严重,巴宜区、米林县松茸病虫害较少。调查中,选择不同时间、不同地区,随机对采集的松茸进行病虫害情况分析,发现在同一地区,松茸出菇初期病虫害较少,特别是巴宜区和米林县,每年7月松茸刚出菇时,很少发生病虫害危害,此时松茸产量较低、价格最贵、品质最好,绝大部分松茸用于出口,仅有部分质量稍差的松茸在市场上销售。对于不同地区,松茸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受产地的温差条件影响较大。林芝地区的巴宜区、米林县,平均海拔3 000 m,7―9月昼夜温差适中;而位于林芝地区东部的察隅县,平均海拔3 500 m,7―9月昼夜温差较大,导致松茸病虫害较其他县市明显,特别是在松茸出菇的末期,严重的病虫害及交通条件的制约,导致察隅县9月产的松茸很难在市场上销售。

对202_―202_年林芝各地区松茸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每个地区每月采集样品1次,每次样品量约10 kg。对随机采取的样品进行病虫害鉴定,研究表明,202_年松茸病虫害相对严重,在松茸出菇末期的9月,察隅县松茸被病虫害危害的比例达到了70%,基本丧失了食用价值。现场调查发现,在9月下旬,绝大部分松茸均有病虫害危害的症状,表现为松茸菌柄部分变软、变黄,被病原菌侵染严重的松茸表面有白色或青绿色的菌斑,被昆虫侵染的松茸菌柄和菌褶部位会出现虫孔,部分松茸内部解剖能发现活虫。

各松茸产区由于海拔和降雨的不同,松茸病虫害危害率有明显的区域变化,巴宜区、米林县相距较近,海拔接近,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地理条件,各时期松茸危害率基本一致。米林县的派镇处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内,降水较多,小气候明显,松茸的病虫害率相对米林县城偏高,但危害程度并不严重,大部分被危害的松茸口感稍有下降,但能够正常食用。波密县松茸病虫害率较巴宜区、米林县稍有上升,平均高2%~5%。由于波密交通条件稍差,当地所产松茸基本用于西藏市场销售,出口量较低。林芝东部的察隅县,海拔相对最高,松茸病虫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病虫害对松茸的危害程度也相对严重,松茸质量较低,价格也相对便宜。松茸出菇初期,察隅县的松茸大部分销售到林芝地区,而到出菇末期,由于病虫害非常严重,松茸丧失食用价值,绝大部分松茸出菇末期无人采摘,腐烂在林地里。

2.3 松茸病虫害对松茸的影响

由于林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高原性气候,该区域松茸病虫害明显低于云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病虫害对松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松茸产量下降、松茸品质和口感下降等方面。

202_―202_年,通过对试验区松茸产量和质量的调查,发现202_年松茸的病虫害相对严重,而202_年由于降雨较少,松茸产量较低,病虫害危害也有所降低。

松茸各年份平均病虫害危害比例如图1所示。3年间7―9月松茸受病虫害危害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8.83%、24.00%、22.50%。这主要受出菇期降雨量的影响,降雨量偏多偏集中的年份,松茸产量较大,受病虫害的危害相对严重;降雨量偏少的年份,松茸产量下降,受病虫害的危害降低。松茸整体质量在7月出菇初期最优,产量较低,价格最高,此时松茸品质最好,绝大部分出口日本、韩国。随着气温的升高,产量增长较快,在8月中下旬达到最高产量,松茸的质量和产量处于较高水平,价格有所下降,质量较好的松茸用于出口,绝大部分松茸用于满足国内和西藏本地需求。进入9月,林芝地区气温开始下降,病虫害对松茸的危害急剧加深,特别是察隅地区,海拔较高,松茸受病虫害影响十分严重,到9月下旬,松茸基本失去食用价值。林芝其他地区的松茸在9月减产严重,病虫害对松茸的危害也到达顶峰,松茸质量下降,基本无法外销,此时松茸仅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202_―202_年对林芝地区松茸病虫害的调查,发现林芝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为果蝇、金针虫、镰刀菌病。病虫害种类相对单一,危害程度在出菇末期急剧上升。病虫害对松茸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松茸减产、品质下降等方面。

林芝地区和云南地区均为我国出口松茸的主产区,通过调查发现,西藏林芝地区松茸病虫害情况明显低于云南地区。调查表明,林芝地区的松茸病虫害比例在22.50%~28.83%之间,低于云南松茸的病虫害率。

由于地理条件影响,林芝松茸品质优于云南松茸。从外观上看,林芝出产的松茸颜色偏黑,具有明显的香味,当地老百姓俗称为“香菇”,个头偏小;而云南地区出产的松茸颜色相对偏黄,香味较西藏林芝出产的偏淡,个头较大。从病虫害危害情况上看,林芝地区松茸受病虫害危害程度远远低于云南地区,林芝松茸病虫害种类相对单一,危害程度较小;而云南松茸病虫害则相对较多,对松茸的危害也较大。

4 参考文献

[1] 张光亚,卵晓岚,蒋长坪,等.西藏大型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弓明钦等.松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3] 甘寿文.西藏松茸产业的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_,28(1):56-58.

[4]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等.云南保山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J].食用菌学报,202_,9(2):41-45.

[5] 高艳梅.松茸人工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2_(4):82.

[6] 高志东,王春玉,李宝山.松茸人工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_(5):221.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