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已将成为我国沿线经济新的发展格局,也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沿线城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文库-教育资源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一带一路论文范文3000字供大家参考选择。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产业正向多元化、体系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沿线经济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已将成为我国沿线经济新的发展格局,也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沿线城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不断的推进,有效的将我国的各个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沿海城市;金融贸易
近几年,我国对内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转变后,我国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沿线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沿线经济的经济产业,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沿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使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理念,“一带一路”不仅为我国对外的发展中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我国的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机遇,更起到了带头的组作用。本文就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其发展的优势即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也给我国沿线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转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也有效地促进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
一、对我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均为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这些国家具有较多的人口数量,需要较大的经济市场。但是,在这些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较低,人均消费也是有限的。我国作为发展国家的一大强国,要积极的做好带头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贸易经济发展中存在弊端在最大程度上见到最低,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不仅仅可以大量的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并且品种也是多样化,同时也向我国城市供应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发展中,大部分都是新型的经济体制和发展中的国家,这些国家都处于上升期,它们对公路、铁路、建材、通讯等产业,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些产业正好是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含有的,并且在技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近几年,我国作为亚洲沿海发展较为快速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二、“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促进了我国合作的道路
出席在讲话中说过,明确的提出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战略理念。“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是国际间产业经济合作之路,它不仅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给我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就业率,有效的增强了我国城市的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城市经济风险抵抗的能力。尽管每一个国家都在“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但是,在“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在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沿线经济发展战略。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本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发展经济战略,这样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的可以有效的调整我国沿海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同时也是我国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互补的优势。目前,我国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互合作的机制。
例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讲话的过程中,明确的提出了中国高铁建设与泰国大米进行互换的建议,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粮食在生产过程中的保障,也推动我国与一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换句话说,我国与一些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使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满足了我国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我国城市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满足了工业制成品、制造业材料、轻工业产品等产业结构的需要。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这也包括能源、交通、农业、金融、旅游等基础建设,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带动了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呈现上涨的状态。在现阶段,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和一些沿线国家进行贸易交易,这样可以让我国的货币,成为世界贸易交易过程中,主要的交易货币。这样也可以促进我国货币在贸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接受性,不仅仅能促进了我国货币走向了世界,也促进了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在实行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贸易发展的重要经济理念,并且发展的领域不断的扩大,有效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在我国货币的贸易交易圈,使我国的金融贸易走向了世界。
四、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
根据我国相关的部门的调查和统计,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达到3.84万美元。但是,在信用货币的时代,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无疑是对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负担。目前,我国的储备外汇的边缘成本已经超出了实际的收益。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应当的根据“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理念,要引导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发展,这也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的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对我国沿海城市对外发挥在那的过程中,有效的帮助了我国解决这一难题,将外汇储备打造了一条全新的经济路径。若是我国沿海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对外投资项目的发展,这无疑是将中国对外的金融产业从外汇的储备、投资等金融产业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转变,实现中国对位输出资本和投资实体经济的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加强了对沿海城市经济的对外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国际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论述,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古代的丝绸之路,增强了国内的发展,促进了当时的经济效益,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历史。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与一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寻找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可以相信中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以高速的发展状态进行,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在国际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且让我国的经济出逐渐的成为世界发展中的强国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面临
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在的收益,但也不要忽视那些现实的各种安全风险。这其中既包括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也包括各种非传统安全风险。客观地认识“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从综合安全的视角来管控风险,才能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综合安全 风险控制
效益与风险是跨国企业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因素。作为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布局的重点,“一带一路”的实施必将使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相关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国家建设之中。然而,我们在预估“一带一路”建设潜在收益的同时,更不要忽视那些现实的各种安全风险。这其中既包括因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也包括那些长期影响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风险。以综合安全的视角来审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将有效提升有关各方对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进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进行。
“一带一路”沿线有近60多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之多,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①这些国家大多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整个世界经济需要新的驱动能和发展活力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是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能极大地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多数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即便是发达国家以及少数新兴经济体国家,其国内基础设施也面临着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问题。而对于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会带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工业化进程,还可以加速融入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必将迎来一个阔步向外部发展的大好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进而连接起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互联互通。在这样一场大的变革面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面临以“跨国公司扩张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加速”和以“国有经济强化为标志的经济民族主义兴起”为时代背景的双重挑战。同时,还要直接面对因地缘政治环境变化所引发的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以及各种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时代性的挑战。客观地讲,今天的跨国公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极力摆脱战前殖民特征的基础上,才重新确立在全球经济活动中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专注于商业领域的“弱政治”尝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之间是很容易按照经济规律和商业规范得到合理的保护,但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国家,战前跨国公司的不良行为仍记忆犹存。当外部的一些“新鲜事物”通过跨国公司这一载体传播到东道国后,一时间还难以让所有的社会群体都能快速地适应和接受。一旦排斥、拒绝的力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衍生出威胁跨国公司经营的种种风险。另外,二战后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越来越重视民族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独立的国家奉行民族主义性质的经济政策,甚至采取激进手段削弱跨国公司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新独立民族国家在政策上的不稳定,不仅改变了跨国公司的商业环境,也给跨国企业的经营带来新的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企业,无疑也摆脱不了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风险。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地缘政治变化的冲击。自古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就是全球贸易的传统线路,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区域。今天的“一带一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相比,覆盖面更广,路线更长,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更加错综复杂。从地缘角度看,“一带一路”两端是当今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两个“引擎”―欧盟地区和亚太地区,而其沿线的大部分国家都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既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普遍诉求,也是驱动世界两大经济发展“引擎”持续运转的动力,这两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使“一带一路”建设在呈现出巨大商机的同时也成为引发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有关丝绸之路的复兴就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在世纪之交,“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发展前景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不难发现,在我们“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之时,某些大国就以平衡地区力量为由加紧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军事力量,一些国外媒体在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有意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与“马歇尔计划”、“珍珠链战略”相提并论,甚至还有些国家为此提出了“安保钻石构想”、“季风航路构想”等防范中国。可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不得不时刻面对这些因地缘政治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地区政治及军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一带一路”沿线还面临着各种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威胁。除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走私贩毒和非法移民、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之外,这一区域还长期面临经济及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资源能源短缺、信息通讯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安全威胁。正是基于现实中的各种安全挑战,近年来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所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上,把企业在海外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商业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②而一些行业机构和专业部门也都根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风险分类。这是我国企业多年从事海外经营的实际经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它将在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控制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安全风险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它需要沿线国家和相关企业具有全局意识,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综合安全视角来控制这些风险。“综合安全”是一种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内容广泛的安全。它有两层特殊的含义,即从安全内涵上看,综合安全需要同时容纳传统安全与新安全的内容;从行为主体观察,综合安全需要把范围扩展到比国家更大的层面。③综合安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风险控制,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合作理念。在传统的区域合作理念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地区的“权力结构”、国家制度与体制、国际制度与机制以及文化建构等视角来推动区域合作。而目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前者侧重传统的地区政治安全领域,而后者则是更多地体现在经济社会进步及如何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方面。在这两大问题领域下,“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地区经济利益冲突特点,也有地缘战略控制的特征。④因此,我们有必要用战略合作理念来统合“一带一路”中的合作理念,控制风险,推动经济合作。
战略合作理念,就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调整和改变国家的内外政策来解决问题。战略合作理念不仅可以把具体的问题放到更广泛的领域综合考量,也能够把各国眼前的和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防止仅仅因为某一突发事件而对整体合作造成的冲击,也可以避免出现“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后果。20_年,美国副国务卿和贸易谈判代表佐利克就主张以务实态度对待中国、用“利益攸关方”来定位中美关系,实际上就是战略合作理念在大国关系中的具体应用。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安全风险的综合性上看,战略合作理念有必要成为今后指导“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高理念。
第二,增强政治互信。政治互信是国际政治交往中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有了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国家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带一路”沿线几乎具备了所有使国际关系趋于摩擦、对立、甚至冲突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因国家权力、实力层面的变更而引发的疑虑和恐惧,也有因国家之间文化和习俗的不同而产生的错觉;既有因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认知上的误解,也有因地理位置邻近而产生的竞争;既有大国间因安全困境所激发的防范与遏制思维,也有中小国家对大国的未来走向不明而产生的不确定感。因此,尽管“一带一路”建设中会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安全风险,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地区内互信问题。在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地缘方面的优势又使中国的影响力迅速辐射到邻近地区,这与一些国家的地缘战略利益产生了碰撞。因为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上,一个新的大国崛起往往会增强特定国际结构中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引发霸权国和周边国家的“疑惧之心”和强力反弹,导致常态下的国家关系骤然陷入结构性的安全困境之中。⑤而在缺乏互信的安全困境中,地区内部的主导权之争、海洋领土之争以及因历史问题造成的民间感情因素都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引发地区政治安全形势的剧烈变化。
第三,加强大国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大国关系是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稳定的基石,它决定着国际安全的基本形态。因此,也必将是影响我们“一带一路”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可见,与“一带一路”沿线有传统利益关系的大国在维护地区稳定和推动区域合作方面所肩负着历史责任。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存在多种不同规模、功能各异的多边合作机制,为大国之间开展平等对话搭建了充分的平台。在这些国际机制框架下,无论是地区性大国还是全球性大国,都应彻底抛弃冷战思维,相互尊重,理性处理立场差异和利益纷争,坚持相向而行,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开拓共赢之路,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新格局。
第四,用经济、法律手段应对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企业的经济风险主要是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而商业风险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风险,或最终以法律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最为常见、爆发率最高的风险之一。⑥应该承认,“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帮助这些国家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国内的法律体系也是我们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基本责任和出发点。用经济、法律手段处理跨国企业面临的风险和纠纷,是跨国企业必须掌握的通行手段和基本技能,我们更要本着“传、帮、带”的合作理念以身作则,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活动树立遵法、守法的典范。除此之外,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经济风险,我们还要推动建立、完善投资担保机制,发挥保险对风险的转移功能。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好国际上现有的投资担保机构,如世界银行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来分担风险,也可以推动建立独立的、仅仅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担保机构,如国内有关专家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保险公司”(即“亚投保”)等。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一带一路”沿线高风险的危害,也会促使更多的跨国企业大胆地走出国门。
第五,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突破口,化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风险。之所以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突破口,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目前各国对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愿望。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多样性、高发性、跨国性以及它与地区政治安全问题的紧密关联性,决定着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目前有多么强大都无法单独有效应对。从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大型地质灾害事件以及流行性传染病等诸多的非传统安全事件上看,我们无不感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呼声和各国积极携手应对的强烈意愿。
二是目前国际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公共产品与有效机制都严重欠缺。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地区政治安全领域大国愿意向其盟友、地区提供安全公共产品(如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同,目前很少有大国愿意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另一方面,虽说目前国际上存在很多合作机制,但很多国际组织机构都是把非传统安全合作作为附加的议程。由于缺少专门的合作机制,使得非传统安全合作成效普遍不高。在涉及实质性问题时,往往受到传统的地区政治安全因素的冲击,合作关系很不稳定;在应对一些大规模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感。
三是很多中小国家都期待大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近年来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实际效果上看,综合实力强、幅员辽阔的大国在抵御诸如地质灾害、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要远比中小国家强。而在这方面,中国在地缘上与非传统安全高发区紧密相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不仅自身具备抗击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也具备向周边国家实施快速援助和灾后重建的基本条件,这也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强烈期盼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不仅能为化解地区内的安全困境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增进地区内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而通过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也有利于区域内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推动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总之,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及安全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欧亚大陆之间的互联互通,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机会,也将给沿线各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谁能够创造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谁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尽管“一带一路”建设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机会绝对不会出现在抱怨与畏缩之中,而在于如何积极行动。只要我们能够统揽全局、分清主次,从综合安全的视角管控风险,就能够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
1977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Dunning)教授提出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由跨国公司的发展所引起的国际生产格局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企业持有优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国(包括母国和东道国)区位优势有关。因此,国际生产综合理论也就在市场不完全性假设的基础上,将企业所有权优势同区位优势相结合,并将其纳入企业内部化过程的分析中,从而完成了对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活动的一般性解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的。对当今中国开启全球化的伟大征程而言,该理论是一个基石。而对中国的开放战略而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一、综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
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掌握和拥有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一个国家的企业在供应国外市场时,面临着出口或去当地生产两种选择。不仅如此,对于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它供应国内市场也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国内生产和销售,二是到国外生产再进口。做出这种选择的能力和愿望取决于一切可以增加企业收益的资产上,这种优势被称为所有权优势。它与企业的所有权相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内部化优势是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所有权优势的利用内部化的能力。企业进行国际生产取决于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所有权优势必须比通过外部市场转移这种优势更有利可图,它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效率。内部化优势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而企业本身具有对优势进行内部化的强大动力。
(三)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
区位优势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而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选择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力的各种因素。一种以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形式存在的优势,往往与特定的区位有关,被在这一区位中的所有企业所共享。区位优势不仅包括要素禀赋,而且还包括文化、法律、政治及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区位优势的存在既是市场不完全的原因,也可以看作市场不完全的表现形式。因为存在区位优势的差异,所以企业才有必要比较和选择特定的生产地点。
二、国际投资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20_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1],这一构想引起了我国和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深远意义,为我国和周边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企业所有权优势的体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引入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外资企业和境外资本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2]。中国企业具有了他国不具备的技术优势、企业规模、组织管理能力和金融与货币优势。这些所有权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这次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中体现出卓越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增加企业资产的净现值,改变现有的生产经营格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今我们已经从“引进来”逐步转向“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上海自贸区推进的负面清单制度和跨境投资贸易规则制定,都会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而这些是战略下的具体实操层面,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预防“走出去”可能出现的风险,也需要企业的进一步探索,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企业内部化优势的体现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中国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产能输出方面我们已经走出了一大步。在此时提出“一带一路”,有助于输出过剩产能,在东南亚等地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地”,将中国企业的内部化优势有效地转移出去。中国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所有权优势比通过外部市场转移这种优势更有利可图。在这种转移中,反映了中国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效率。
(三)“一带一路”战略是区位优势的体现
20_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成为其成员。这对我国经济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突破了世界对中国的封锁和限制。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了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 [3]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区位优势,这一战略与自贸区战略相辅相成。目前,我国在建的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位于“一带一路”上。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自贸区的发展。而东西部不平衡的发展,也将通过“一带一路”得以缓和。从这些角度,都可以看出,国家在这个契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并深入地发掘了企业的区位优势。邓宁的理论认为,只有当国外的区位优势同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这两类优势的生产力。从这个角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中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了中国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无论是对企业国际生产的水平,还是企业生产的结构,都有切实的提升。
此外,历史上几乎所有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有围绕它的崛起展开的全球化。无论是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还是中国的大秦帝国、汉唐盛世,都有全球化的行动和文化的输出。但在今天看来,这些帝国的全球化,都只能算是一种帝国扩张的区域化过程。真正的近现代史的全球化是从大英帝国开始的,英国实现了贸易的全球化。美国继承英国的衣钵,实现了美国特色的全球化,即美元的全球化。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资本市场国际化方兴未艾,人民币国际化举步维艰,而“一带一路”正是在此时机下提出的“太极式”的战略。美国在亚洲地区有东移战略,中国则向西发展,避开海上的短板,而走陆上,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发展自己的国际化,实现和平发展战略。这一创举不仅历史未有,今后也未必能有国家复制。而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把握时代机遇,更要有所建树,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解放思想。
三、结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地位的变化,是由企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相对变化同时决定的[4]。改革开放三十八年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企业实力增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历史大势。邓宁的理论支撑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这一伟大构想的理论基础。而诸多理论和实践表明,继续坚持并深入落实这一战略构想,将有力地发挥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