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提要:区域 经济 持续增长的共同特点是靠要素投入推动,而当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既定的情况下,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 网络 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福建泉州是国内 发展 产业集群比较成功的地区之一, 研究 泉州市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成长机制和竞争优势,有助于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增强核心发展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 特色集群优势 分工网络 区域品牌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取得成功,使一股产业集群热在国内许多地区升温和蔓延,并被许多地区政府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泉州市以家庭 企业 和各具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 社会 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推动 工业 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泉州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有助于为其它地区提供借鉴。
一、主要特点
泉州市产业集群主要特点是:
1、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主体。改革开放初期,泉州市鼓励农民依靠侨资侨力,以联户集资方式发展家庭企业,地区工业化从以私有产权为主体的家庭工业起步。许多家庭企业由于资金投入量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制约,只能选择专业技术不高的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建陶、石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并使工业化主体在产权制度和产业技术的选择上沿着既定路径演进,形成产权制度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产业技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目前 ,泉州市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建陶、石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5%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87%左右。
2、企业组织中家族企业占比较高的比例。一般而言,当企业家创新活动成功落脚在某一区域并引起周围模仿后,产业便开始对外传播和扩散。产业传播和扩散路径,一般是沿着血缘、亲缘、地缘的脉络向外扩散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与自己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人 自然 成为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合作和模仿对象。泉州市工业化初期,家庭企业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国内外亲朋好友的支持。家庭企业扩张的合作对象首先也选择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而且泉州 农村 以宗族和姓氏聚居的村庄比比皆是,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纽带的产业扩散,使一个人在某一行业取得成功后,往往会带动整个家族从事同一行业,从而出现许多从事同一行业的家族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泉州市产业集中布局过程看,产业群落的形成和扩散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其空间的分布更符合市场 规律 ,其专业化家族企业集群,虽然单体规模不大,却表现出极高效率。
3、区域产业呈模块化布局。90年代中后期以来,泉州市为了解决农村工业发散性发展,导致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离散度大、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 问题 ,把规划建设工业区作为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近年来,坚持把突出产业特色作为提升开发区内涵和功能的主要内容,使一个个同类企业组织相对集中的特色工业区成为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使一个个产业集群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在一个固定区域,形成一个个“块状经济”,呈现模块化生存格局,先后争创了“ 中国 鞋都(晋江)”、“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中国建材之乡(南安)”、“中国树脂工艺之乡(丰泽)”、“中国石雕之乡(惠安)”、“中国芦柑之乡(永春)”、“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中国工艺陶瓷之乡(德化)”等众多国家级区域品牌,提高了泉州货的市场知名度和 影响 力。
二、成长机制
从 理论 上 分析 ,资源在区域的集聚、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制度的有效供给是一个产业成功实现集群的重要条件。此外,地理位置、 交通 条件等因素对产业集群生存 发展 也有一定约束力。从泉州市的情况分析,推动产业集群成长主要来自四种力量: 2.专业市场拉动。由于早期集群内企业组织大多企业没有实力独建营销 网络 ,必须依靠相对集中的交易市场,于是各产业集群周围便形成一批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的繁荣又会催生新企业,在生产与市场互动中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从80年代到90年代,以闻名全国的泉州市纺织服装批发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晋江东方陶瓷城、石狮服装批发市场、陈埭鞋业原辅材料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周围都积聚着大量企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鞋业是晋江陈埭镇的支柱产业,但陈埭原来既没有制鞋原辅材料产地优势,也没有工艺上的传统继承。改革开放后,陈埭人看到市场上买不到鞋,便萌发集资办鞋厂的愿望。他们依靠海外关系多、信息灵、技术好和 农村 劳动力充足的优势,通过联户集资筹集资金,以海外寄带回来的鞋为样品,到市场上购买原辅材料,请国营企业老工人为技术指导,办起鞋厂,走出一条“市场、技术、原材料”的路子。晋江磁灶镇拥有建筑陶瓷磁土资源, 历史 上也生产过日用陶器,但产量很低。改革开放后,磁灶镇供销人员带着其他地方的产品为样本取回定单后,聘请技术人员和厂家合作开发建筑陶瓷,逐步形成建筑陶瓷和石材产业集群。陈埭鞋业原辅材料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三十多亿元,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鞋业产销基地;晋江东方陶瓷城专业市场和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年成交额分别达高五十多亿元和八十多亿元,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北到中俄边贸,西到中俄、中缅边界,成为全国较主要的建陶石材批发集散地。
3.龙头企业带动。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定位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关键。从产业集群成长过程看,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集群内大多数企业都直接生产成品。随着经济发展,部分规模企业为了专注市场和技术开发,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实行外包。一些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作配套,转向生产中间产品。随着分工的深化,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和贴牌等手段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并把生产产品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一些如包装、印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就开始兴起,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产(含外包户)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一旦一个区域内形成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作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便基本形成。泉州市服装、制鞋产业集群都有过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定位的过程。1997年,晋江市制鞋业曾爆发过同业恶性竞争,促进了分工的深化,逐步形成以安踏、三兴等集团企业为龙头,1000多家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企业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其配套、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4、技术进步推动。技术进步会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也会导致其他企业模仿,成为推动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因素。从产业集群成长过程看,以技术进步推动形成的产业集群,一般都以传统工艺技术积淀为基础。由于传统工艺技术的低流动性使之经过漫长的内生演化和积累,在特定空间上分布并固定下来,当区域制度允许传统工艺技术扩张时,区内能工巧匠便在短时间内纷纷成为市场主体,催生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德化、惠安两地都有先辈们遗传下来的独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瓷塑技术,当地能工巧匠十分丰富,成人小孩都掌握工艺技术,技术工匠大规模空间集聚是德化县工艺陶瓷产业集群和惠安县工艺石雕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化县陶瓷业仅存几十家企业仍难以盈利。80年代中期,德化县第五瓷厂厂长温克仁到欧美等地考察国外陶瓷市场后,发现欧美市场大量需求“西洋工艺瓷”,并迅速开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获得很大的成功。德化县其他陶瓷企业纷纷模仿跟进,一大批新生企业投入生产,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陶瓷出口额占全国六分之一。适应 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日益美化,工艺石雕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惠安县石雕业能工巧匠纷纷创办经济实体,带动了石雕产业的发展和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其它产业集群不同的是,德化、惠安两地工艺陶瓷和工艺石雕产业集群大量就业人员不是大量外来打工仔,而是本地产业工人。
三、竞争优势
企业 在区域上聚集能够产生地区规模效应,即共享市场 网络 、公共产品和区域品牌,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能够产生 学习 效应、竞争效应和品牌广告效应,有助于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但从泉州市产业集群来看,其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集群内企业之间细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1、细密的分工协作能够提高整体产业生产率,有助于降低区域产业运行成本。集群内企业之间细密的分工协作关系,表现为产品生产按照价值链分工协作,一种产品增值的不同环节由不同企业单独完成,即从原料、生产、装配、销售过程及其每个过程的中间环节大都是由不同企业来完成。泉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共有各类企业数千家,形成纺织、漂染及成衣系列产业链。鞋业集群分工十分细,在产品类别上有的专门从事生产塑料鞋、凉鞋、 旅游 鞋;在生产环节上有的生产鞋楦、鞋扣、鞋底、鞋带,鞋衬、鞋跟甚至鞋盒等;在产业链上相当齐全,集群周围五公里内可以找到加工生产鞋子所需的鞋机、鞋样、化工橡胶、五金配件、大底等所有原辅材料。建陶集群生产中,采矿、彩釉、粘土、机修、运输、包装器材等都形成专业化生产。从效率上 分析 ,集群内各个企业立足自身资源,选择产品生产价值链中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生产环节,达到区域合理分工和效益最大化。企业之间细密的分工协作不仅发挥规模 经济 效应,而且因为各个生产环节效率最佳,成本最低而发挥“零部件规模经济效应”,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区域分工模式。借助于集群这种分工模式,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内部管理关系,将产品的零部件由内配转为外配,将产品由垄断配套转为竞争配套,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产业生产率,降低了区域产业运行成本。
2、细密的分工协作能够形成较高效率的企业组织网络,有助于强化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诺斯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以大量中小企业为基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细密的分工协作的企业组织网络是一种“有效率的产业组织”。大企业能按照价值链把增值部分最大、最核心的环节保留下来,把其他环节外包给中小企业生产,既能使企业生产成本最低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又能控制大批中小企业生产和供应商,通过获取群聚效益形成最优竞争优势;众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协作配套,专注于某一生产环节的生产,能使某项生产技艺专门化,提高了资产专用性,同样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并分享集群外部群聚效益,也能强化其竞争优势。而且,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协作分工体系,对中小企业而言,将自身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细分市场或产品,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或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加工,能不断强化资产专用能力,有助于培植核心竞争力;而大企业通过与中小企业转包合作,把具有专有技术的中小企业吸收为配套企业,也有助于提高产业整体技术层次和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泉州市纺织服装、制鞋等产业集群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比较高的占有率,主要原因就是其以大中小企业紧密分工协作的企业组织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竞争优势的功能。
3、细密的分工协作能够为不同类型企业组织提供生存和 发展 空间,有助于区域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的竞争活力。在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为基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细密的分工协作的企业组织网络中,特别是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中,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许多中小企业都能根据产业发展资源决定技术定位和投资方向,使各种技术和规模的中小企业都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并能为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提供就业空间。在泉州市产业集群中,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如手工工场(如专业加工户)、小业主制企业(如外包加工企业)、虚拟企业(只负责设计和销售而没有负责生产)、向最终用户和外包公司出售产品的综合性大企业(如三兴集团、富贵鸟集团等),以及为区域产业提供信息和市场支持的服务机构等,都能生存和发展。特别是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很大,市场势力很强,集群内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产业集群网络化正是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网络,使消费者面对的市场首先是产业集群,其次才是具体企业,能有效地弥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企业规模小、市场空间窄、市场势力弱、融资渠道少、人才储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等等先天不足,从而使镶嵌于产业区中的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企业间协作,同大企业一起获取产业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区域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的竞争活力。
四、几点启示
通过对泉州市产业集群 发展 过程的 分析 ,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1.不是所有产业集群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产业在一定区域集聚,并不意味着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只有以产业链为基础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才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外部规模 经济 和范围经济效益,增加创新绩效,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而在技术进步推动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以传统工艺技术为基础,依靠内部资源、 企业 家创新兴起的“内发型”产业集群(如德化县工艺陶瓷产业集群和惠安县工艺石雕产业集群),与依靠外部资金和技术、管理等产业发展资源强行注入形成的“嵌入型”产业集群(如服装、制鞋产业集群)相比,由于其具有更强的本地化能力和企业区位根植性,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被其它地区复制,对于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更有意义。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地区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往往植根于特色,地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同样植根于特色。泉州产业集群发展实践证明:只要立足区位比较优势,将高新技术和地方知识技能结合起来,提高传统产业资源使用效率,同样可以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因此,地区产业选择必须立足区位和资源特点,合理选择产业定位、技术层次,形成适应区位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利用区位产业发展资源的专业化分工和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才能获得区域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独具活力的经济高速增长区。
3.不断完善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来自于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 网络 。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某些传统产品上都经历进一步分工和专业化,如意大利东北部的服装及制革业、丹麦的家具业、瑞士的制表业和奶业,这些传统产业群定位于高工资地区,其较高的竞争力并不是来自劳动力成本低,而是来自分工协作引起交易费用下降和产品质量提高。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也证明,以大中小企业有序分工协作、共生并存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产业整体效率。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优质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办法,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更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同类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形成专业化协作,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为纽带,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4.努力争创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品牌代表着区域地方化生产体系的竞争力,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构成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良好形象的区域品牌必须以大量的良好形象的企业品牌为基础。但是,企业名牌一般是大企业所有并在成员企业间共享,区域品牌才能成为区域内所有企业发展的共同资源。泉州市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培植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如其集群以富贵鸟、安踏、七匹狼、特步等知名品牌为纽带,组建品牌俱乐部,扩大了名牌产品生产能力,并在大量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创出了许多国家级区域品牌,成为集群内大量企业的共同资产。要引导名牌企业做好品牌延伸,组建品牌俱乐部,实现低水平扩张,既可以使一些质量上乘的无牌企业共享品牌无形收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又可以摊低创牌费用,降低单位成本,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
5、增强家族企业永续发展能力。家族企业是泉州市企业组织的主导形式,增强家族企业永续发展能力是决定泉州市产业集群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内外看,家族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许多家族企业走过资本积累、规模扩张期后,有的出现不适应,有的甚至被市场淘汰。据资料显示:家族企业平均寿命24年,有30%可以传到第二代,其中有三分之二可以传到第三代,而第三代统计仅有13%能传到第四代,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后,家族成员管理在素质和能力上的不适应,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所致。事实上,家族制企业是一种股权结构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家族控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制度能够与不同类型企业组织相兼容。提高家族企业永续发展能力,不能从表面上否定这种组织形式,必须从完善治理结构入手,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健全完善吸纳和集成人力资本的制度、家族成员经营管理素质持续提高的制度以及企业决策、财务监督、法人治理等制度,形成人力资源积聚机制和内部权力合理制衡结构,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企业产出效率。
6、努力培植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企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必然也是推动产业集群成长的主体力量。从 理论 上分析,产业集群成长以大量企业组织成长为基础,而企业组织成长过程就是企业家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因此,一些地区企业组织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成长较慢,经济发展不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植一批善于寻找创新源泉,注重提高经济效率,敢于大胆 学习 模仿,精于捕抓市场机会的企业家队伍。要建立吸纳和使用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制度和机制,努力创造优秀职业企业家人尽其能的优良环境。 参考 文献 :
①泉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行业组织应对入世研讨会材料汇编》(202_年1月,内部资料)。
②施永康主编:《晋江经验与泉州现象》, 社会 科学 文献出版社202_年版。
③保罗·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 理论 》,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2_年版。
④徐康宁:《开放 经济 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中国 工业 经济》,202_年第1期。
⑤贾根良 张峰:《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与地方化生产体系》,《中国工业经济》,202_年第9期。
⑥蔡昉、王德文、王美艳:《渐进式改革进程中的地区专业化趋势》,《经济 研究 》202_年第9期。
⑦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经济研究》202_年第8期。
⑧朱华晟、盖文启:《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实证 分析 :以浙江大唐袜业柔性集聚体为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_年第11期。
⑨陆学艺、朱明:《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 现代 化之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年1月版。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