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意义

最新文章

一、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论

理念在思想、理论、纲领、规划等之中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的作用。发展理念,建设理念是发展,建设理论、纲领、规划的核心。放眼今日的世界,一些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确立了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念,走上了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些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所以不尽人意,是因为没能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念,没有找到正确、可行的发展道路。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我国建设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攸关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是我国建设理念和建设发展的重点。

五大发展理念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探索增强发展的动力,努力厚植发展的优势。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对第一要务理论的拓展,是我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新成果。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的是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为谁创新、为谁协调、为谁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谁开放、谁来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汇成一句话: 人民至上! 五大发展理念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引领全中国人民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让全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因此,我们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我国发展理念和建设理念的巨大提升。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习近平又在经济理论方面作了重大的修订。

二、经济理论的重大修订

202_ 年11 月10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这表明中国官方经济理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要由需求管理转变为供给管理了。大家熟习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与之相比,当前的情况就意味着指导我们建设的经济理论要有重大的修订,经济理论的重心和经济政策的重心将转移到供给一侧。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建议中强调指出,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化。

( 一) 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

我们尝试从经济理论史的高度讲清楚供给侧改革的来龙去脉。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供给和人类的消费、需求,一直是推动或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简单来说: 经济就是由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两极构成的。西方经济学认为: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 也就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才产生了选择的科学经济学。最好的例证就是微观经济学,其基本内容就是: 供给的基本理论和需求的基本理论。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最经典的故事就是鲁滨逊漂流记: 当流落荒岛的鲁滨逊刚一苏醒,便感到饥肠辘辘,于是经济学就产生了辘辘饥肠是需求,是消费的需要; 赶快去寻找充饥的食物便成了供给和生产。所以,经济学理论简单来讲,就是由供给理论和需求理论组成的。因此,在经济理论的历史中强调供给的经济学理论和强调需求的经济学理论的争论古已有之,而且是经济理论史中争论的一条主线。

这里,我们从经济理论史的高度讨论强调供给的理论和强调需求的理论之争,不是要讨论经济理论史中强调供给的理论好还是强调需求的理论好,而是试图向人们昭示这样一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存在决定意识,特定的经济理论都是特定的经济时代的产物! 历史上有名的经济理论都是顺应时代呼唤应运而生的。在人类社会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过各种各样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当某一经济理论和政策若是抓住了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激发、释放出新的生产力,满足了新的社会需要,就能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反之,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即然供给和需求是构成人类经济活动的一对基本矛盾,那么,经济理论史上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时而出现强调供给的理论,时而出现强调需求的理论,这种状况就十分正常了。

我国目前正值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正处在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我们已经看到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历史局限性,习近平审时度势,提出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这意味着我国将摈弃靠刺激需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将创立我们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调供给、强调生产的中国的供给经济学,更好地谱写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 二) 短缺经济与过剩经济

在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在十分久远和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需求,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 在这样时代产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都是把理论和政策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一方,希望更好地组织生产,发展生产,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生命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强调供给的经济理论。这是短缺经济的特征。从色若芬的经济 ( 生产的家庭管理) 到亚当斯密的财富是什么,如何获取财富,再到著名的萨伊定律,均是强调供给的理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机器大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对于资本主义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人类第一次碰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马克思称在W - G - W 中,W- G 为惊险的跳跃,在商品出现所谓的过剩即销售出现了困难时,商品的价值实现变得越来越困难,经济理论和政策的重心便逐渐转移到消费和需求一方,人们开始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于是强调需求的经济理论就应运而生了。这在西方经济理论史上称为边际革命。这是过剩经济的特征。在西方经济学中,后人称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把强调需求的理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三) 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

如果谈到最初强调供给的经济理论,就必须说一说把偏重供给的经济理论强调到极致的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认为: 供给会自己创造出自己的需求来; 萨伊还说,困难不在于刺激人们消费的欲望,而在于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后人评论说,萨伊把强调供给的理论强调到了顶峰造极的程度。他不容置疑地指出: 在供给和需求这对矛盾中,供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来! 强调供给是满足现实需求的唯一源泉。

萨伊定律在经济理论史上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在经济理论史的供求之争中,它始终是争论的焦点。萨伊定律是古典经济学中强调供给的经济理论的旗帜,20 世纪40 至50 年代,它被新兴的强调需求的凯恩斯主义当作过时的东西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可是,20 世纪80 年代,新兴的美国的供给学派为了表示自己的学术渊源,却又把萨伊定律从地上拾起,作为自己的旗帜而高高举起。

( 四) 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

自1929 - 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以来,凯恩斯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救世良方足足红火了半个多世纪。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最重要的政策工具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在一坐标中,用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用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二者向相反方向运动( 见图1) 。以此理论为据,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低迷时,短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高涨,减少失业率,但以通货膨胀率增加为代价; 经济高涨时,采用短期的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经济收紧,发展放慢,失业率增加,而通货膨胀率降低。如此,这种为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时而扩张时而紧缩的调节即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经济调节策略。

图1 中,A 点表示经济处在低迷,B 点表示经济高涨。经济低迷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经济复苏、高涨,这时失业率降低是以通货膨胀上升为代价的; 当经济处于高涨时,又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经济降温,以失业率增加作代价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这样,以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目的,时而扩张时而紧缩地来回调节经济发展。

但在20 世纪60 年代,由于长时间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刺激政策,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抗药性,菲利普斯曲线首先变形为一条垂直线,形成了一个无法消散的失业硬核; 继之,菲利普斯曲线变形为一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的曲线,即出现了滞涨。凯恩斯主义面对新出现滞涨,调节的政策失灵,束手无策。由此,凯恩斯主义受到公众的质疑。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仅利用了一个西方经济学中极为简单的供求平衡图就把凯恩斯主义的难题剖析得淋漓尽致。供给学派认为,由于凯恩斯主义长期刺激需求,不重视供给,供给就萎缩了,由S0 - S1,于是Q1 Q0,产量减少,经济萎缩; P1 P0,价格上涨,由此形成了滞涨。供给学派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增加供给S1至S2,于是Q2 Q1,产量增加,经济上升; P2 P1,价格下降,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于是破解了使凯恩斯主义焦头烂额的滞涨。由此,供给学派声誉鹊起。(

( 五) 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美国二百多年历史中,出过几十位总统,但仅出过两个总统经济学,即里根经济学和克林顿经济学。里根经济学是指在里根执政的八年里,里根主要采纳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被人誉为里根经济学。供给学派认为供给是实际需求得以满足的唯一源泉,强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经济中的劳动和资本的配置与有效利用; 认为一国潜在增长率未能发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过多的干预和过高的税收。因此,供给学派主张放宽各类管制,降低边际税率,给企业一个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发展生产,增加供给。应该说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戳到了美国经济最主要的病症,因此它使里根政府取得了一度的辉煌。

遗憾的是,供给学派未能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此它倍受其他学派的批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过剩经济。可能美国的政治家在应对过剩经济时觉得凯恩斯主义更得心应手。所以,供给学派的改革虽然触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某些病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且声誉鹊起、名噪一时,但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的强烈反对,最终供给学派在美国只是昙花一现,里根、克林顿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可能是因为供给学派所提倡的减税、发展实业、减少政府干预等不符合美国主流政治家和美国政府的利益。

( 六) 拉弗曲线与公平曲线

讲到供给学派就不得不谈谈它的代表人物拉弗,以及他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拉弗曲线。

拉弗是供给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据说有一天,拉弗在酒吧用红葡萄酒在餐巾纸上画了一个图,于是成了流芳百世的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在一坐标内有一条向后弯折的曲线,坐标的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税量。当税率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随税率的提高税量不断增加; 当税率超过了合理范围,随税率的不断提高,税量反而会不断减少。拉弗曲线成了当代税务理论的重要原则,强调任何税收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将事与愿违。供给学派就是依据这一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降低边际税率的政策。

公平曲线即公平效率曲线,是我们在拉弗曲线的基础上拓展得来的。公平和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我们在公平曲线的讨论中可以得到解决这对矛盾的有益启示。公平曲线图中的纵轴表示公平,横轴表示效率; 当公平在一定合理的区间,随公平的增加效率也增加; 但当公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公平越增加效率反而会降低。公平曲线的讨论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 在解决公平和效率这对古老的矛盾时,要十分注意把握好度的问题。在一定限度内,公平和效率呈正相关关系,随公平程度的提高效率亦提高; 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之后,公平程度再提高,效率反而会降低。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公平不行,但过分强调公平,又将损失效率。在现实中,没有也不应该有100%的公平,如公平曲线所示,当公平为100% 时,效率即为零。

( 七) 克林顿经济学

无独有偶,接任里根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承接了里根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克林顿任职的八年里取得了比里根更大的经济成就,被后人誉为克林顿经济学。

克林顿执政八年,最为奇迹的是他宣布美国消除了财政赤字。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必然产物就是赤字财政。1992 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为2 900 亿美元,1997年竞降至220 亿美元,1998 年克林顿政府公然宣布实现了财政的盈余! 克林顿执政期间,在削减政府支出方面下了大力。难怪后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出事故,美国人抱怨是克林顿消减了航天局的经费。克林顿执政八年,美国的道琼斯股票指数由1992 年年底的3 300 点涨至了202_ 年的11 000点,使这一时期美国参与炒股的人的金融资产增加了3 - 4 倍。

克林顿执政八年,美国的经济上涨,失业率下降,由1992 年的7. 3% 降至1997年的4. 7%; 通货膨胀率也下降,由2992 年的2. 9%降至1997 年的1. 7%。这些成就与克林顿所主张和推行的经济政策密不可分。从理论上讲,克林顿经济学是一个混合物,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经济学和理性预期经济学的混合物。克林顿经济学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也反对过度的国家干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将走第三条路。克林顿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像过去那样仅仅把重点放在总量的简单加减上,而是在考虑总量的同时,又考虑结构的问题。克林顿经济学不仅是各个学派的混合物,也是总量和结构的混合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克林顿经济学有兼收并蓄的特色,他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应该有借鉴意义。

克林顿执政的八年,美国经济基本实现了低通货膨胀下的快速增长,因而被西方学术界誉为美国的新经济。时至今日,许多西方学者还在认真地研究为什么克林顿的新经济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探索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有何可取之处等问题。

202_ 年3 月,美国的又一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先生到中国讲演,称20世纪80 年代美国供给学派的改革是失败的。他完全无视里根、克林顿曾经取得的成就,并直截了当地说: 说减税或者放松管制或者是提倡自由贸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他还说: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货币政策本来也就没有太大的用处,而财政政策才是更加有效的。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反对供给学派、蔑视货币主义的凯恩斯主义倾向,更重要的是应验了我们在前文中对供给学派的历史评价: 减税、放松政府管制、发展实业不符合美国政治家的利益。因此,今天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不能落入西方经济学门派斗争的窠臼中,我们需要博采众长、会泽百家,结合中国的实际,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的供给经济学,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三、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型升级,要化解经济下行的矛盾,要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在这关键时刻,党中央对我国的发展理念做了较大的提升,对我国建设的经济理论作出重大的修正,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英明。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策研究界,都没有能力说明和解释中国经验,显现出我国经济理论的滞后。从实践层面讲,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诊断实际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当前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改革呼唤中国要有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我们过去的成就,指导我们将来的实践,补上我们经济理论滞后的缺憾。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 一)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意义

目前,就我国的经济而言,容易做、可以做的传统产业已基本做完了,传统的增长动力已变弱,包括一般制造业、房地产业、人口红利、投资、出口等传统的引擎都已经非常疲乏,若再靠以往凯恩斯主义似的刺激政策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已难以为继。我们已清楚地看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党中央把注意力、经济理论的重心由需求、消费一方转到了供给、生产一方,针对以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弊端,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中国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把指导我们经济建设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重心放到供给、生产一方,通过打破各种供给抑制来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 把注意力聚焦到各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方面,提升全要素增长率,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增加供给一方,大力培育和发展实业,用实业创造出更多的、更丰富的可供广大人民群众分配的物质财富,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升级、产业的升级和制度的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最终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社会。供给侧改革也将是一场拨乱反正的变革。过去,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重心放在需求、消费一方的经济土壤中,滋生了许多经济乱象、金融乱象和文化乱象,随着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进行,随着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重心转移到供给、生产一方来,这些为人们深恶痛绝的乱象、弊端将会被一一克服和消除。

第一,过去,我们拉动经济靠刺激需求、刺激消费,发展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消费一方,于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生存、发展依赖的物质财富是劳动创造的这一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被淡忘,虚拟经济恶性膨胀。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是第一性理论被冷落,供给是现实需求得以满足的唯一源泉的观念被遗弃,希望不劳而获的理念和行为疯狂滋长,于是生产被轻视,劳动被鄙视,劳动人民被蔑视,传统的中华美德中劳动光荣、勤劳致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观念被质疑。

第二,拉动经济靠刺激需求,刺激消费,其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凯恩斯由所谓蜜蜂社会引出的节约的悖论,强调越会花钱就越会赚钱,越是铺张浪费就越能兴旺发达。在这种理论引导下的刺激需求、消费必然是世人比享受、比浪费、比奢华,人们再不比劳动、比贡献、比爱岗敬业。于是,强调享乐的挥霍人民血汗的奢靡之风盛行,攀比、炫富成风。

第三,由于发展经济的主要矛盾在需求、消费一方,而消费需求都要依赖钱,钱的多少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享乐的程度,于是拜金主义横行、泛滥。在中国,拜金主义泛滥的危害有三:首先,想要钱又不想劳动或想要钱还想要快钱,随之产生众多的金融幻觉和金融乱象,相信可以点石成金,希望一夜暴富,或者以为黄金会自己下蛋,钱能自己生钱,于是各种金融骗子、金融骗局大行其道,骗子们利用人们内心的贪欲而屡屡得手; 其次,改革开放生活好了,人们有了一点闲钱,但奢望一本万利、一夜暴富,于是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全民炒资本,到头来,总裁班毕业了,安生立命的企业全垮了 再次,古人训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是,需求和消费都注重、强调的是人的欲望的满足,这与取之有道相悖。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在于通过不断提高的道德水准和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了人类无限的欲望,使现代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现今的中国,由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重心放在了需求、消费一方,强调满足人的欲望,放纵了人的私欲。当人们的私欲突破了现代社会帕累托最优( 即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的社会公德底线时,泛滥的私欲就成了疯狂的贪欲,在疯狂贪欲的驱使下就产生了诸多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社会弊病: 造假药、造假奶粉、造假食品、造假工程,肆意排放工业污水,给水果、蔬菜用激素催熟催产这些行为不仅伤天害理,祸国殃民,而且是自残自杀啊!

第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财富是人民大众用汗水、用劳动、用智慧生产和创造的。可是,在我们强调需求消费的经济土壤里长出了许多奇葩的文艺作品,无论是歌颂皇族宫妃的宫庭秘史或是歌颂才子佳人的现代爱情神剧,其中的主人翁,人人生来富贵,个个天生丽质,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需劳作辛苦却衣食无忧、富可敌国,他们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或是谈情说爱、无事生非。文艺创作的智慧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自古以来80%的中国人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财富、生息繁衍。我们当下的文艺不歌颂80% 的社会主体,却偏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显然是误导! 如今谈历史就是宫廷秘史,讲生活就是爱情是非,这显然是荒谬! 更重要的是,我们说古论今,其目的是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史为镜,以端模范,而当下很多轻浮的作者、浅薄的导演制造的所谓作品不过是文艺垃圾,他们到底要向我们今天的社会输入什么能量? 将我们的社会引向何方? 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怎么能够培养出胸怀天下、勤劳勇敢、坚忍不拔,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接班人。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随着经济理论和建设理论的重心转移至供给、生产一方,我们坚信生产、供给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会逐渐提高,生产、劳动、劳动大众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将会逐渐恢复和提高;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勇于创造的价值导向将重新树立;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中华美德将重新发扬光大。供给侧改革强调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而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技术、管理、经营都是靠人用体力、脑力去实现的。因此,推行供给侧的改革必将更重视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必将更重视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劳动者的发明创造。事实上,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就是靠劳动者的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发明创造。继而,全社会也必将会更尊重劳动,更尊重劳动者,更尊重劳动创造的财富,全社会必将更尊重创造物质财富的实体企业,由此逐步消除克服各种经济乱象和社会乱象,拨乱反正,还历史事物的本来面目。随着经济理论和政策的重心移到供给、生产一方,强调供给是满足现实需求的唯一源泉,强调在经济活动中生产是第一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为我国今后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的道路,坚定不移走实业兴邦的道路。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危难时,实业救国,发展时,实业兴邦是富国裕民的真理。供给侧的改革将推行专项的税制改革,改善政府的管理模式,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作为创造财富的经济细胞的企业会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尊重和重视。我国的企业发展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就有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我们就能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创造出更多的可供广大人民群众分配的物质财富,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用劳动致富的现实教育人们,打消人们的金融幻觉和克服各种金融乱象。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目前,我们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有效供给的增加和无效供给的减少,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生产要素的更优配置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当前中央推行的部分产能过剩现状下的去产能、调结构、去杠杆、补短板,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纵观人类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分析美国供给学派的利弊得失,总结里根经济学克林顿经济学的历史经验,评判西方经济学的门派之争,已为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论创新做好了铺垫。当下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创造出理论的时代,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创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的供给经济学,弥补中国滞后的经济理论,用这崭新的理论谱写我们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 二) 正视马云现象对中国经济的误导

马云作为一名大学的外语教师,毅然下海创业,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难能可贵。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中国企业家; 202_ 年11 月,阿里巴巴的交易额突破1 万亿,马云被称为万亿侯 202_ 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的净利润达到6. 5 亿美元,首次超过腾讯、百度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企业。一时间,马云成了最著名的企业家,成了新闻媒体追捧的对象。

在马云自己的演讲中,马云反复说: 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但在我们当今狂躁、虚假、浮夸的新闻氛围中,一定要把马云造成神。在马云的经历中他确实吃过不少苦,在他创业的过程中的确经历了千辛万苦、百般磨难。按理说,把他推作创业的榜样、楷模也理所当然,更何况马云还是在高新科技领域的互联网创业,更应列为佳话。但是,现在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马云的炒作是迎合了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想一夜暴富者的心理,形成了很大误导。

首先,马云是赚了钱,但公众对阿里巴巴的股份至今还颇有微词,谁是最大的获利者不得而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 卷中明明白白地教导我们: 流通领域不创造财富。马云在流通领域赚了钱,不过是改变了现行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创造新的财富。马云很有眼光,他利用了中国流通领域的缺陷和金融机构的缺陷发展自己的业务,且赚了钱。但他毕竟没有创造新的财富,卖的仍旧是别人生产的商品,只不过是更新了商业模式。这就难怪有德国银行家批评马云的改革带来的利益是有限的,只是被中国媒体肆意夸大了。

其次,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 中国的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如此炒作马云现象,有误导中国改革主攻方向的可能。正如华为集团老总任正非所言: 互联网只是工具,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实业,解决人们生存、幸福的问题,实业是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毕竟,在马云的双百方针中,要建100 万个电商的小商店,每个小商店的营业额要达到100 万元; 然而这100 万个小商店也只有靠卖实业生产的商品才能实现每个小商店100 万的营业额。马云的宏伟理想也得靠发展中国的实业来实现。目前,在马云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冲击下,中国的实体商店萎缩了。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究竞能怎样带动中国实业的发展,还是马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强调,中国改革的主战场仍是坚定不移走工业化道路,要集中精力发展实业。目前,中央推行供给侧改革,经济理论和政策正在移向供给、生产一方,强调的是调结构,推动生产要素更优配置,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可见,财富的创造才是第一位的。有物质财富才有流通,有生产才有流通, 生产是第一性的,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常识。

再次,如此炒作马云暴富、赚快钱,给出的是错误的社会导向,年轻人、社会精英都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到如何赚快钱上,富民强国的发展实业、努力创造物质财富并造福社会的正道被冷落,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道德受到了挑战。这样的社会导向有悖于我们希望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愿望。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