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材中两个问题探析
1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问题的计算方法
1.1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计算的两种方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都开设《统计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时间序列分析(或称动态数列分析)是《统计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而时间序列水平分析又是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章节。时间序列水平分析中平均发展水平的延续内容一段时间的发展水平,如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存在两种计算方法。
现以表1为例,说明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2对两种计算方法的评价
用经济性、具体性、可比性三个标准进行评价。
方法①既具有经济意义,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2_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与该企业202_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在经济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即1符合月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概念,具有经济意义。
可比性是计算相对指标的最重要条件。所谓可比性,主要指对比的两个指标(即分子与分母),在总体范围及指标口径上要求一致或者相适应。在這里,和都包含有该企业202_年第一季度的特指,在总体的时间范围上相一致,因此,和具有可比性。
再从具体性方面考察。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是它与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数学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可以撇开所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则必须紧密联系被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在本例中,我们研究的是劳动生产率这个具体问题,和不能人为的拆分,即1是一个整体。换句话说,在计算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时,月份个数(n)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它只能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前,即3或者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后,即3。因此,方法①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特点。
方法②虽然符合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具有经济意义,但违背了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2_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2_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相比,即31(a1),即使符合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也不具有可比性和具体性原则。
这是因为该企业202_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2_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时间的长度相一致,不具有可比性;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或者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也不符合具体性原则。
如果方法②成立的话,岂不是还有下面第三个计算公式:
c=113其公式推导过程是:c=3=31=113
1.3与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有第一季度,就有上半年和全年;从指标上看,有劳动生产率,就有资产净利率和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
以表2为例,计算某连锁店202_年下半年商品流转次数。
2指数体系中因素的排列顺序
2.1因素分析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
在经济分析中,一个指数通常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实践中往往需要将多个指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指数体系。狭义的指数体系仅指几个指数之间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基础上所结成的较为严密的数量关系式。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总值指数等于若干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例如: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原材料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数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
因素分析即分析现象的总变动中各有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对现象的总量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建立指数体系来进行因素分析则具有直观、明显的经济意义,因而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根据总量变动分解得到的因素多少不同,可以采用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2.2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的两种顺序
以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为例,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有两种顺序。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