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国防工业与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最新文章

摘 要:国防 工业 作为我国工业体系中的一个特殊部门,在新 中国 工业化的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发展 国防工业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防工业的跨越发展和体制变迁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国防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为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国防工业;工业化;体制;结构;布局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尽快实现工业化,是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在新中国工业化的 历史 进程中,国防工业在工业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防工业作为 现代 工业的一个特殊部门,是主权国家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面临安全威胁的前提下,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特别是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来说,国防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捍卫国家主权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且是工业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现代化学者的 研究 ,国家可根据现代化启动时间和方式的不同分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前者的现代化动因来自本国内部,是本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后者现代化的最初诱发与刺激因素,主要来源于外部世界对其生存的严峻挑战和现代化的示范效应。由于外部世界对自身生存的严峻挑战,"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几乎总是把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放在头等重要地位,从而选择优先发展国防工业带动工业化进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长期被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两大 问题 所困扰,中国工业化的最初动因就是为了解决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问题。1945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P10

80)而依靠工业化建设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国防工业。 新中国工业化是以"一五"计划作为起点的,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作为"一五"时期发展重点的重工业,不仅包括国防工业,而且包括为国防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基础工业等部门,国防工业是当时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和主要资方向。其中,在苏联援建的150个实际施工项目工程中,军工企业就占了44个,包括航空工业12个、 电子 工业10个、兵器工业16个、航天工业2个、船舶工业4个。〔3〕(P2

9

7)通过"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框架,而且奠定了我国 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进入60年代,特别是"三五"计划以后,国防工业在工业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三五"计划的中心任务:一是按不高的标准基本解决吃穿用;二是兼顾国防,解决国防所需的常规武器,突破尖端技术;三是加强基础工业对农业和国防工业的支援。〔4〕(P1195-11

9

6)"三五"计划实际上是围绕国防建设的发展来实施的,国防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拳头。毛泽东指出:国民经济有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基础工业是一个屁股。〔4〕(P11

9

8)从"三五"计划开始,我国用了近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实施了以发展国防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战略。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尽管受到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工业基础特别是国防工业基础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并为今后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准备了物质前提。

改革开放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 的主题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和政府确立了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国防工业在推进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防工业在调整和改造过程中,其自身的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二是通过发挥国防工业优势,大力开展军转民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民用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5〕(P

9

9)作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有机组成部分的国防工业,其自身实力的增强,以及对民用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

旧 中国 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人口众多、 经济 落后的大国。如何加快中国 工业 化的 发展 速度,尽快改变落后农业国的现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 问题 。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国防工业的跨越发展和体制变迁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一五"计划中,国防工业走的是一条跨越发展道路。当时由苏联援建的44个军工建设项目,几乎都是 现代 化水平最高的工业部门。另外,我国还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对一些老 企业 进行了跨越式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升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层次。从1950年至1956年短短7年时间内,通过实施国防工业的跨越发展战略,先后在我国建立了兵器、 电子 、船舶、航空、核、航天等现代国防工业部门。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国防工业的发展已经跨越了好几个发展阶段,走过了西方国家用了一二百年时间所走过的道路。国防工业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属于新兴的乃至尖端技术工业部门,其高速发展不仅促进了武器装备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且带动了冶金、机械、化工、材料等一大批工业部门的进步和发展。

20世纪

60、70年代,我国工业化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道路。由于相当长一个时期受到"左"的思想干扰,特别是"文革"十年内乱 影响 ,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国防工业在"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思想指导下,一些尖端军工生产领域仍取得了重大突破,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先进军工技术和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在这一时期相继获得成功。这一时期国防工业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在极其恶劣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取得的,不仅带动了当时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且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改革开放后,在 总结 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确立了"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方针。面对新军事变革,党的十六大进一步确立了"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 历史 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更好地完成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战略任务,国防工业部门更加重视生产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造,更加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和 应用 ,从而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方面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说,国防工业跨越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那么国防工业体制变迁则为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我国国防工业体制的演变过程,主要是由军民分离型体制逐步转向军民结合型体制,由传统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军民结合型国防工业体制下,国防工业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民用工业优势促进国防工业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发挥国防工业优势促进民用工业发展,从而实现 社会 资源的有效配置,带动整个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可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矫正市场缺陷,从而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在工业体系内部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带动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防工业体制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家从战争状态向和平建设转变的实际需要,军工企业主动承揽了一批民用产品生产。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确提出:"国防工业在生产上也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的两套生产技术,要有两套设备,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以把民用生产转为军用生产。"〔6〕(P

9

3)但后来由于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趋于恶化,加上对战争威胁程度的过高估计等原因,使国防工业的军民结合未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总体上还是军民分离型体制。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和政府不仅深刻认识到国防工业军民分离型体制的缺陷,而且着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新体制。邓小平指出:"外国没有什么专门搞军用的,我们搬的是苏联制度,是浪费,是束缚技术发展的制度。要从搬的苏联制度中解放出来",并明确了军民结合的具体方针,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7〕(107-P10

8)国防工业走军民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通过民用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促进了民用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国防 科技 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为民用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

旧 中国 的 工业 不仅水平很低,而且 发展 极不平衡。一是地区之间不平衡:旧中国不多的工业设施,70%左右集中在沿海一带。内地工业,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广大内地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平衡:在旧中国有限的工业中,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 现代 工业所占比重很低;在现代工业中,纺织、食品、火柴等轻工业相对较发达,而能源、冶金、制造等重工业比较薄弱。改变旧中国不平衡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促进整个国家工业的协调发展,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 内容 。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防工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为工业化协调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尽管"一五"计划的实施使国家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有所改观,但并没有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仍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而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4〕(P11

9

7)针对工业布局的这一现状,1964年4月25日,总参作战部提出了国家 经济 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报告认为,我国工业基础、大城市过分集中于东部地区,在战备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一旦发生战争,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对报告非常重视。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党中央作出了国防工业进行

一、

二、三线布局,大力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通过三线建设,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区共投入202_亿元资金,建成了近202_个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了30多个工业基地,从而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以国防工业为重点,生产门类齐全、科研试验与生产相结合的工业体系。这不仅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战略大后方,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西部的大开发,带动了内地资源的开发和 社会 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国防工业布局的调整,使我国工业空间布局不平衡的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观,而国防工业结构的调整,则在改变我国工业内部结构不平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国防工业结构主要经过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一五"时期确立的重大国防工业建设项目的相继建成和投产。这一次调整为我国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二次是

60、70年代三线建设中的国防工业的大规模内迁,这一次调整主要是"新厂"复制"老厂",对整个国家工业部门和产品结构的 影响 作用有限,但对调整内地工业部门和产品结构,完善内地工业体系,促进内地工业部门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后以建立军民结合型国防工业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在 目前 进行的国防工业结构调整中,国防工业生产部门在保军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努力面向市场研制、开发和生产民用与军民两用技术及产品。这不仅使国防工业内部的部门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传统分离模式,使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在互动中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 文献 :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蒋宝琪. 中国 国防 经济 分析 〔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 历史 回忆: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历史回忆: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兵器 工业 部.光辉的历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86.

〔7〕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论述选编〔M〕.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

〔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