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论公共财政与教育公平

最新文章

"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政 教育公平

论文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理应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财政自身职能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现阶段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教育公平政策的对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就本质内容来说,是指国民按照教育法规普遍享有公共教育资源服务权利与机会的一种相对平等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其中公平正义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之一,而教育公平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但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动态来看,主要是由于公共财政教育投入所致。

一、我国公共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

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具体可以从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分析

政府对教育投入是主要的,各国的法律都明确规定了政府教育投入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有的比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条文中规定政府教育投入要达到国家GDP总值的4%,但到202_年,我国政府的教育投入仍只占GDP的3.28%,不仅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5%-6%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4%的平均水平。[1]在我国,国家教育投入不足的那部分,实际上是由各级政府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个人的教育支出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后社会的发展,教育供需的矛盾进一步凸现,许多人大喊教育产业化改革。从而全社会从城市到农村,从非义务教育到义务教育,出现了“择校费”、“招生腐败”、“教育腐败”等社会不堪承受之痛恨现象。资本的寻利性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加大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分析

我国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之间的不均衡 2.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加剧

我国基础教育一直保留着计划经济年代下的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属地管理原则,即户口在哪里就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是以此为依据来统计的。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严重不均衡。当前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学校,使得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愈来愈大。以北京为例,202_年北京市初级中学和普通小学生的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平均的支出额分别为2879.05元和2472.26元(城乡合计),而北京市农村初中生和农村小学生的平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额择分别为2590.09元和2276.42元,均低于平均水平。

3.学校之间的不均衡

在同一地区内部,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校际之间的条件、水平差距正逐步扩大。当前广泛存在的“择校”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期望获得公平优质的教育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重点学校的存在可以说是目前教育乱收费,教育腐败的根源之一。

4.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均衡

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可以从三级教育经费财政投入比看出。202_年,我国高、中、小三级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指出比例为11.84:1.46:1,说明我国财政教育经费主要投向了高等教育。但事实上基础教育的普及是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关键,因此,基础教育支出应该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绝大比重。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财政教育投资中的比重应该降低。 "

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

(一)政府必须承担起教育公平的主要职责

没有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积极参与,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外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需要明确基础教育办学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更要从政策上、制度上采取措施,落实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层层负责,努力促进教育公平。202_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拓宽公共财政教育投资的收入来源

拓宽公共财政教育投资的收入来源,把“蛋糕”做大,这是解决我国教育不公问题的根本举措。

1.重构税种,征收教育税。借鉴美国的教育税制,开征教育税,取代目前各种名目的教育附加费及其类似的项目,同时适当拓宽税基。这不仅有利于足额征收,而且有利于教育经费的增长。

2.发行教育公债。教育公债是政府专为筹集教育经费发行的一种公债。从理论上讲,由于教育的公共性,政府应以税收形式筹集教育经费,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形式投入教育,以维持教育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教育经费支出与政府其他方面的支出不尽相同,它不但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特别是政府对教育的基建支出更具有投资性质。政府教育支出的这一特点完全适合通过发行教育公债来为教育筹资。

(三)提升财政保障级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

国家公共财政是兴办带有公益性质的各项社会事业的最强有力的保障。农村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也要靠国家公共财政的力量。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后,办学经费主要还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只是资金流转方式有了改变,先由乡镇上交到县财政,县里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加上县级资金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再分配给乡镇学校。这种主要由县乡财政来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体制决定了它的保障水平仍然是偏低的。公共财政的级别不同,对教育的保障力度和效果也是迥异的。乡镇一级财政的弱小性、脆弱性和转移支付资金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仍然是捉襟见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家应继续从总体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要适度提升财政保障级别,让中央和省两级强势财政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大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力度、扩大保障范围。

(四)加快教育资源的区域内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加速薄弱学校的改造。其中,鼓励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强校带弱校或强弱联合,优质学校输出管理,输出师资,带动薄弱学校快速上台阶,这是薄弱学校改造的重要策略之一。此外,由于信息网络化具有快速、便利、资源共享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网路庞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平台,实现县域、省域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网络来接受现代社会相应的同质、同步的高质量教育,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同样是薄弱学校改造的重要方式。

(五)优化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投资结构

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财政教育投入的资金,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还不高,政府的财政能力还是有限的。要支付如此庞大人口的教育支出,必须优化公共财政教育投资结构,提高教育投资及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义务教育是一项免费性、强制性的教育。义务教育的普及是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关键,因此,义务教育支出应该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绝大比重。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财政教育投资中的比重应该降低,可以从征收适当学费,加大社会投资以及高等教育与市场相结合、高校自我创收等方面扩大经费来源。

此外,需要合理调整教育投资的地区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时期,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西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西部的义务教育普及和改变农村贫困状况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予以侧重。◆

参考文献: [2]吴华.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2_

(2).151-155.

[3]周采.公共经济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J].南京师大学报.202_

(5).73-80.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