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基于乔顿模型的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探析

最新文章

基于乔顿模型的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探析 基于乔顿模型的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探析基于乔顿模型的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探析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给传统货币带来极大的挑战,不仅使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难以统计,也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基于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分别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角度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而引发了对电子货币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乔顿模型 电子货币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挑战与困惑

电子货币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代替传统现金,是现代经济社会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物,代替现金或者活期存款充当着交易媒介,但其本质特征并没有完全脱离现金和活期存款。电子货币方便、快捷,加速了资金的流通,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减少了货币流通费用。电子货币为其发行者带来了巨大收益,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也对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电子货币支付的安全性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电子货币对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替代效应,并且出现了取代传统货币的趋势。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并不只是形式上的替代。它不仅使货币供给结构发生了改变,还使货币层次之间的转化变得容易,各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难以界定。这对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带来极大的挑战。

另外,电子货币的产生使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难以统计,难以清晰划分货币层次,这势必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诸多困难。例如:各种信用卡、借记卡以及活期存款的通存通兑,从形式上是居民个人的储蓄存款,从货币供应层次上应该归属于广义货币范畴,但其流动性可以同流通中的现金相比拟。电子货币的变现成本非常低,当人们需要交易性货币时,可以利用电子货币迅速变现的特点,在各种金融工具之间迅速实现转换。于是,原有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指标失去了意义,无法使用原有标准来衡量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变化,也就无法准确分析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无所适从。这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和货币政策的制定非常不利。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银行体系的各种存款正是通过银行准备金的多倍扩张创造出来的。若设: M表示货币供给;B表示基础货币;m表示货币乘数;C表示通货;D表示活期存款;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那么:M = C + D;B= C + R。

货币乘数:m = M /B= ( C + D) / ( C + R)=(C/D+

1)/(C/D+R/D)

传统货币供给模型为:M = B·m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乔顿对这个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推导出比较复杂的货币乘数模型。在乔顿的分析中,货币只包括两项:公众手中持有的通货和私人活期存款,即狭义的货币定义M1 。乔顿货币乘数为:

m = ( 1 + K) / [K + rd + rt·t + e]

其中:k =C /D,k表示通货比例,C表示公众期望持有的通货;rd 代表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t= T /D ,T表示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定期存款,t表示定期存款比率即定期存款同活期存款之比;rt代表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e= E /D,其中E表示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e表示超额准备金比率。可以得出乔顿货币供给模型为:

M= B·m =B·( 1 + K) / [K + rd + rt·t + e]

根据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 货币乘数 m是行为参数k、rd 、rt 、t和 e的递减函数,即 m与 R、e、t 、k均呈负相关的关系。现在分析基于乔顿货币供给模型考虑电子货币因素后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1.电子货币对通货的影响

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中央银行垄断着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从这个角度,货币供给是个内生变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产生了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数字符号,可以满足人们对交易和投资的货币需求。电子货币的使用使得流通中通货数量减少,而当今几乎所有的电子货币都是由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大企业发行的,电子货币的流通加剧了货币的竞争发行。电子货币替代了流通中的通货,致使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仅是整个货币供给的一部分,从而打破了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电子货币的发行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变强。从货币需求的角度考虑,电子货币的产生,减少了流通费用,降低了人们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也就是说,电子货币的使用减少了人们对流通的通货的需求。 2.电子货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活期存款准备金rd·D 和定期存款准备金rt·t·D组成。活期存款准备金率和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决定,属于外生变量。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对于电子货币是否要提取一定比例的法定储备,争议很大。从全球看,大多数国家对于电子货币的余额还没有储备的要求。电子货币部分地替代了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这使得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

3.电子货币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全部存款准备金中减去法定准备金的部分,是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流动性不足带来的损失而没有放贷出去的资金。超额准备金可以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也可以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额准备金持有的数量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关系。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可以知道,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受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影响,而市场利率, 融资的难易程度、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及社会公众对资产组合偏好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量。网络技术的使用降低了商业银行转换资产的成本,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电子货币的流动性比较强的特点,满足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流动性不足问题。电子货币的使用和发展使社会公众的现金使用量减少,通货比率k降低,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其所持有的超额准备金,那么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就会减少。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可知,电子货币的产生使e呈现降低的趋势,e的减少必然会使商业银行贷款的规模减小, 从而减少其利息收入。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随着电子货币广泛应用,其对乔顿货币乘数模型各个因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知道,货币乘数m是一个函数,它会随着通货比率k、法定存款储备金率rd 和 rt、超额准备金率e的变动而发生改变。本文只考虑,电子货币产生和使用后,假定一个因素发生变动所产生的相应变动。假设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子货币的产生和使用会出现法定储备金减少的趋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减少会导致货币乘数增大,从而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同理可知,电子货币产生和使用后,降低了人们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也就是说会减少人们对流通中通货的需求。因此,通货比率将会呈现下降趋势,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货币乘数增大,从而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同理,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子货币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使得超额准备金率呈现下降趋势,也会使货币乘数增大,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大。

三、对电子货币发展的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电子货币的产生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而,对于电子货币的流通,中央银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为了应对电子货币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把电子货币也纳入货币总量的统计中,从而可以更加准确衡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次,为了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应该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资格进行限定。这样既可以保证支付系统的可靠,又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发行主体如果为银行,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健全的财务体制,信誉比较高的银行;发行主体如果为企业,应当选择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和财务制度健全的大型企业。第三,为了应对电子货币对法定准备金的影响,中央银行应该强制要求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按照所发行的电子货币提取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还应该积极探讨将电子货币余额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种,维护电子货币使用者的信心。最后,为了应对电子货币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各国应该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沟通。中央银行在测定电子货币量和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与有关国家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免通过电子货币实现对货币政策的回避,出现资金外逃,产生金融动荡。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货币的跨国界流通进行规范,如电子货币流动管理和报告制度、电子货币产品与系统资料及交换方式、相互影响说明等。

参考文献: [2]孟爱霞,董建俊,安琳.电子货币的发展对金融的影响透 析[J].华南金融电脑,202_

(1

1).

[3]吴礼斌.电子货币的风险管理及法律监管[J].电子支付, 202_

(4).

[4]周光友,张炳达.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交易性货币供给: 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2_

(3).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