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大全5篇)

最新文章

第一篇: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一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的之一。

2.元谋人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县。

(3)生活状况

① 依据: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遗迹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② 结论:证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二 北京人的发现

1.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3.发现:经过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4.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知识点三 北京人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采用不同的打制石器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靴器,石锤和石砧等猎取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3)北京人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本课顺口溜总结: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会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知识拓展 山顶洞人

1.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缝纫技术。

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距今约三万年前。

由上可知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人会创造和使用工具。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 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时间时间:约6000年。

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陕西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1)居住: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穴和烧制窑厂。

(2)饮食: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等。

(3)农业

① 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用石器和骨器,角器,从事农业生产。

② 种植水稻。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5)手工业:制作陶器,最具有特色的为彩陶(代表:鱼纹彩陶盆)。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时间:7000年左右。

2.生活地点:长江中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3.生产生活

(1)农业工具以骨耜(si)最为典型。

(2)人工栽培水稻,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3)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4)手工业:制作陶器,最具有特色的是黑陶,(代表:猪纹陶钵),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有中国最早的织布机,会养蚕缫丝。

(5)居住: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的木构建筑干栏式房屋,有木结构的水井(最早)。

知识点三 原始农业的发展

1.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最早栽培粟:黄河流域,公元前900至公元前7000年。

3.原始农业

① 时间:距今9000-7000年。

② 范围: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③ 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 用耒(lei)耜(si)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④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知识点一 炎黄联盟

1.早期社会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概况

(1)黄河流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在逐鹿打败蚩尤部落。

4.影响:

(1)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2)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二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互换;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相传黄帝时期的发明

衣食住行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文化艺术

仓颉(jie):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3.这些远古传说,反应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知识点三 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首领先后顺序:尧-舜-禹

①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②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止水,解除水患。

③ 禹: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失败,禹总结经验教训,不辞辛苦,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

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云南元谋,是元谋人。我国发现时间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2、在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遗存中,以元谋人化石最为著名。

3、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4、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于江河流域,以及水源充足、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这样的自然环境,可以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充足的植物和肉类食物等。

二、北京人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距今约71万—2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4、北京人是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

5、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北京人的生产方式——采集和狩猎

7、概述北京人的特征?

答:①北京人仍保留猿的一些特质,头骨较宽,眉骨粗大,颧骨高突; ②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③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和狩猎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④使用天然火;(火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兽)⑤过群居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8、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火可以烧烤、照明、御寒、保护自身安全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9.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早(发现时间最早)、多(发现化石遗迹最多)、深(最具代表性,影响深)

三、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

2.山顶洞人的生活: ①采集、狩猎、捕捉水生动物。

②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磨制骨针用来连缀兽皮遮蔽身体。③佩戴装饰品,已萌生审美意识。④能够人工取火。⑤过氏族生活。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第二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一、半坡聚落

1.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

2.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3.半坡居民种植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5.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还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二、河姆渡聚落

1、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来耕地。

3、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已经会挖掘水井。

5、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早期的农耕文化。

三、大汶口聚落

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遗址。2.已经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3.陶器有黑陶和白陶。简答题

一、你认为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是怎样产生的?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人们在采集狩猎的过程中发现了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开始有意识的培植可以使用的植物和饲养动物。于是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

影响:改变了“竭泽而渔”的方法,发展成可持续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我们的祖先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定居生活的。

二、导致干栏式建筑与半坡半地穴式房屋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主演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启示: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和皇帝

1.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2.炎帝的功绩: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③发明陶器;④开辟集市。3.黄帝的功绩: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②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仓颉)、历法、算数和音乐;③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5.战争:

①涿鹿之战:黄帝和炎帝VS蚩尤

炎黄胜利 ②阪泉之战:

黄帝

VS炎帝

黄帝胜利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尧舜禹“禅让”与大禹治水

1.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2.什么是禅让制?

像尧、舜、禹这样,通过民主推举有才德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3.禹的功绩:①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

②领导人民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发展农业。4.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下列说法科学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B.中国的神话传说认为,人类由女娲抟土创造而来

C.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D.外星人创造了人类

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3.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A.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想将它赶到预先设好的陷阱中去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肿骨鹿

C.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吃完晚饭后,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6.下列远古原始人类,就其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类()

A.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干栏式房子 B.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C.半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子 D.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9.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 ②过上定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错误的是()A.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

B.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D.贫富分化距离进一步拉大

11.《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炎帝和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1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怀念先辈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的中国人,包括许多的海外华人,都要聚集到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古庙,举行隆重的祭陵仪式,来表达对这位华夏之祖的景仰之情。人们祭拜的历史人物是()A.炎帝

B.黄帝

C.尧

D.大禹

15.“禹穴居时,以

为兵。”“

”应该填入的是()A.木棒

B.石器

C.铜

D.铁

1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A.炎黄族

B.半坡氏族

C.华夏族

D.元谋人

①挑选的是有才有德的人 ②受到百姓的爱戴 ③新一任首领在以前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锻炼和大家的考察 ④新一任首领的产生,都要经过各部落首领商议后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8.古书《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绘的是什么社会的情况?()

A.原始社会

B.理想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9.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环球旅行时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欧洲人到南美洲7.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与他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17.“禅让制”曾是原始社会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8.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段古文描 1 的火地岛,将一条被子送给岛上一位土著居民,这位居民将被子撕成一条条布片,平均分给了氏族的每一个人。这表明()A.火地岛气候炎热,不需要外人送的被子 B.火地岛上的居民道德水平高,没有私心

C.原始社会早期还没有私有观念,平均分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D.火地岛的居民没有认识到被子的真正价值,所以随意处置

20.学完原始社会的历史后,老师让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的表述中最为贴切的是()A.人类的起源 B.人类的发展 C.从猿到人的演变

D.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8分,22题18分,共36分)21.阅读材料

材料一 “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遭受水土流失的土地,不仅庄稼长不好,连野草也不愿在这里扎根。

──初中语文三年制自读课本《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几个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一样,我国……发生的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它们的伟大成果共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材料一后,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什么?(6分)

(2)古代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必然原因?(6分)

(3)读了上述材料后,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的感想。(6分)

22.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的文物是在我国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吗?(3分)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9分)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呢?(举出两例即可)(6分)

三、动脑探究(12分)

23.下图展示的是某一远古原始人类遗址出土的遗物。

拜祖大典盛况空前

台湾同胞祭祖

陶鬶,最先是原始人使用的一种煮水器,前面有斜伸出来的长嘴,后面有一个把手;椭圆形的肚子下面连着三只空足。陶鬲是煮食物用的,下面多安着三只空足。请观察上面的陶器,分析一下:为什么原始人要设计这种样式的陶器来烧水、煮食物?

四、问题解决题(12分)

24.今年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上万名炎黄子孙齐聚陕西黄陵乔山,公祭黄帝。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的海外人士来陕西祭拜黄帝?在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举行这样的公祭活动,有什么意义?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案:1.C2.C3.B4.D5.C6.D7.B8.D9.C10.D11.C12.D13.C14.B15.C16.C17.D18.A19.C20.D 21.答案:(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3)感想: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2.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3.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1)满分6分。说出两个给满分。(2)满分6分。采意给分,能说出水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等即可。[](3)满分6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山顶洞人(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了爱美等。(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评分说明:总分18分。

(1)满分3分。(2)满分9分。说出磨制、钻孔技术,给4分;说出缝制衣服和爱美给4分。采意给分。(3)满分6分。能举出2种途径,即可给6分,酌情给分。23.答案:三足造型稳定。空足的设计,在煮水或煮食物的时候,因为同火的接触面比较大,所以能够很快地把水煮沸或把食物煮熟。把手安在背上,防止烫伤手。造型美观等。评分说明:总分12分。采意给分,能说出2个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24.参考答案:清明祭祖活动对于提高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意义重大。黄帝作为华夏族的祖先,在当时凝聚起了族人的创造力,开启了中华5000年文明。我们缅怀和祭祀他,就是要继承黄帝的“凝聚”和“创造”的精神,把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创造力凝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评分说明:满分12分。答案多元,采意给分。能围绕“祖先”“凝聚”“团结”去说更好。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案:1.C2.C3.B4.D5.C6.D7.B8.D9.C10.D11.C12.D13.C14.B15.C16.C17.D18.A19.C20.D 21.答案:(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3)感想: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2.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3.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1)满分6分。说出两个给满分。(2)满分6分。采意给分,能说出水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等即可。[](3)满分6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山顶洞人(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了爱美等。(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评分说明:总分18分。

(1)满分3分。(2)满分9分。说出磨制、钻孔技术,给4分;说出缝制衣服和爱美给4分。采意给分。(3)满分6分。能举出2种途径,即可给6分,酌情给分。23.答案:三足造型稳定。空足的设计,在煮水或煮食物的时候,因为同火的接触面比较大,所以能够很快地把水煮沸或把食物煮熟。把手安在背上,防止烫伤手。造型美观等。评分说明:总分12分。采意给分,能说出2个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24.参考答案:清明祭祖活动对于提高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意义重大。黄帝作为华夏族的祖先,在当时凝聚起了族人的创造力,开启了中华5000年文明。我们缅怀和祭祀他,就是要继承黄帝的“凝聚”和“创造”的精神,把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创造力凝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

评分说明:满分12分。答案多元,采意给分。能围绕“祖先”“凝聚”“团结”去说更好。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灭陈,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通:

①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开始时间:605年。

③隋炀帝

④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⑤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3,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河流。

4,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5,唐太宗任用的重要贤才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6,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7,唐玄宗统治前期实行的政策: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8,唐朝盛世经济繁荣体现在三方面:农业的繁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农业的繁荣表现有: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蔬菜有很多新品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筒车。

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9,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日趋衰落。

10,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为完善科举所做的贡献。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第五篇:部编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1、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4、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章

探索生命

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

3、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5、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第3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P37、P412、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是门卫);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车间);液泡中有细胞液;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车间)。

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的功能单位。

4、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都有生长现象,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5、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

6、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7、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和分生组织四种组织。P46、P47

第4章

生物体的组成1、植物体的六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和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P57、P583、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也是一个生命。因为这个细胞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草履虫每天吃4.3万个细菌,能净化污水;草履虫靠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4、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一侧滴加牛肉汤,草履虫全都集中到牛肉汤中,因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P51、P52

第5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

1、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

2、种子萌发条件:(1)、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2)、①充足的水;②充足的空气;③适宜的温度。

3、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生命)。

4、种子萌发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消失。

5、根尖分四个部分,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P686、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7、小树能吸水,是因为小树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吸水;施肥过多,植物会烧苗,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根毛失水。

8、植物的根不仅吸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9、糖拌番茄、盐拌青菜,因为糖水浓度大于番茄细胞液浓度,盐水浓度大于青菜细胞液浓度,所以盘子里会出现许多水;发蔫的青菜泡进水里,因为青菜细胞液浓度大于青水浓度,青菜吸水,青菜会变硬。

10、氮:枝繁叶茂;磷:硕果累累;钾:茎杆健壮。植物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

11、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有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实验28页第2题)

12、木本植物茎:(1)、树皮外侧有保护作用,内侧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2)、形成层很薄,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13、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

14、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能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把茎插入红墨水中,只有木质部染成了红色;因为树皮的韧皮部的筛管,能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将木本植物茎剥去一层树皮,筛管运输有机物受阻,会长出节瘤。

15、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16、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受精卵。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生命)。

17、果实=种子+果皮;种子=种皮+胚

(实验册31页识图题)

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素。

2、呼吸作用:(1)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2)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释放出能量。(4)意义:所释放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光合作用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淀粉

+

叶绿体(有机物、贮能)

(呼吸作用公式)

活细胞

有机物

+

氧------>二氧化碳

+

3、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叶片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孔,每个气孔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构成。

4、叶片上面绿色深,因为靠近叶片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含叶绿体多;下面绿色浅,因为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5、被盖住的叶是黄色的,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

6、光合作用部位是有叶绿体的细胞;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能量变化是把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细胞;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物水;能量变化是把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7、给大田、温室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应用光合作用)

8、新疆的哈密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甜是因为,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气温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果实中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应用光合呼吸)

9、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应用光合作用)

10、通过冰箱降低蔬菜温度,晒干粮食减少含水量,在苹果上包塑料使隔绝氧气,都能降低呼吸,延长种子、蔬菜、果实的贮藏时间。种小麦要松土,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呼吸,有利于根生长和吸收无机盐。(应用呼吸作用)

11、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叶、茎、花、果实、种子。世界主要食用作物前三位是:小麦、玉米、水稻。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吃植物。

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物圈了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2、氧循环: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2、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3、水循环:靠蒸腾作用完成。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1)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2)同时,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

4、环保树种: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草坪植物:高羊茅、酢浆草(观赏)、狗牙根(用于球场)

5、森林对环境的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是动物栖息的家园。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