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教师节有感_亦师亦友(精选合集)

最新文章

第一篇:教师节有感_亦师亦友

第35个教师节有感_亦师亦友

教师节零点刚过,手机信息提示音就响个不停,都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发来的祝福语,一一回复了,中午还接到了她们的问候的电话,很是感动这些小鬼们还记得我。

这是我工作以来度过的第十个教师节,和往常一样,早上就编写好短信,把祝福送给我的老师们。我想,老师们也会和我一样,会因为能有学生一直记得自己而感到欣慰。是的,一条短信,一句问候都凝聚着最真挚的祝福,老师能感受到学生的这份心就足矣。

带过这么多批小鬼,有的毕业后就没了联系,有的还一直联络,从小学毕业一直到大学,与他们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个别学生很了解我的情况,偶尔的嘘寒问暖甚是让我感动。其实我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大哥哥的身份,生活琐事,学习压力,这些都是我们聊天的内容。不是每个问题我都能解惑,我能给的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开学前夕,F和H特地回学校来看我,聊了好一会,突然想起在丽泽园的时光。彼时,我才分配下来不久,一个人住在丽泽园里。她们课后总爱在园子里游戏,或者是买零食,扎堆在一起聊天。远远看见我回来了,仿佛是老鼠见了猫,连跑带跳都挤进小卖部里躲着我,嘻嘻哈哈笑声一片。真是搞不懂这些小鬼那时候为啥这么怕我,或许害羞的成份比较大吧。放学路上遇到我去买菜,他们脚底就像抹了油,溜得飞快,劈哩啪啦的脚步声回响在铺着青石条的小巷里,眨眼就散得无影无踪,估计都是躲进旁边熟识人家的院子里去了,等我走过去了,身后又传来他们嘻嘻哈哈的笑声。

而今那些熟悉的石板路已经不在,匆匆的足音也远去,学生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还是那份浓浓的师生情,谢谢你们这群可爱的小鬼们!

第二篇:亦师亦友,相辅而行

亦师亦友,相辅而行

大家好,我是机电系的辅导员李诗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亦师亦友,相辅而行。在坐的各位心里也许会给辅导员定义各种各样的标签,老师?安全员?管理者?朋友?还是保姆?仅管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成年人,但我们仍无法预知下一秒他们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惊喜”,教室座椅上、学生宿舍里、食堂餐桌旁、球场跑道上,凡是学生出入的地方,无一不是我们的阵地。从2024年9月至今,担任辅导员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和班级50多名同学的相处中,我一直主张的是---亦师亦友,相辅而行。

作为老师,对已经成年的学生,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而应该是身教,用行动教育学生。每次召开主题班会或是政治学习,在要求同学们将手机交上去之前,我会先把自己手机调成震动,放入手机袋;会议结束后,率先关掉教室的各类电源,再离开教室……摒弃简单说教,注重言传身教,只因师德,不是口头的教条,辅导,亦不是简单的指导,更是一种引导,一种引领。若干年后,也许学生会将其所学专业知识忘掉,但你身体力行教会他们关于做人做事的态度,会伴其一身。

在汉语词典中,“辅”的意思为车轮外旁增缚夹毂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轮辐载重支力。而作为辅导员的我们,难道不就是学生滚滚向前的成长车轮中的一根“辅木”,辅助前行,引领向前。

作为朋友,我会极力去学习他们喜欢的东西,增强交流。我会在查寝时看到班上男生无一例外地手持手机,眼神专注地玩着王者荣耀时,毅然决然下载注册、努力开黑,从肉盾到射手,再从战士到刺客,也许是天生没有玩游戏的天分,到最后玩的最溜的只有大乔;我也会认真收集各类表情包,在和他们平时聊天时各种斗图,增加交流趣味;我也会认真听他们喜欢的歌曲,聆听薛之谦的伤感,感受追光者的执着,体验远走高飞的洒脱,一步一步努力走进他们的世界。

亦师,亦立德树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紧密联系大学生的辅导员,必须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引导学生。

亦友,亦以诚待人。和他们“同地位、同思考、同处境”,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靠近他们,你才可能真正走进他们。

大乔,是王者里的默默辅助;辅导员,亦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默默辅助,我想对我的同学们说,既然我选择了辅导员这份职业,我将愿做你们永远的大乔,在你们残血疲惫时,让你瞬间回城,养精蓄锐,满血再战。因为点亮的星,不会轻易熄灭。

第三篇:亦师亦友亦父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在自己心目中如信仰般的存在。

我无法去解释这是种什么样的感情,只是觉得,我的一生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我何其有幸。

人的一生可以有多漫长,有一个人在你平淡无奇的生命里泛起涟漪,为你灰白的生命添加些色彩。人的一生又有多短暂,有一个人在你孤寂无望的生命力,伸出一双强大而有力的手拉你一把,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方向。

我感谢这样的一个人,是给我知遇之恩的伯乐,是看到我灵魂深处的知己,像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的父亲。以这三个形象的存在给了我一种沉重无言的爱目视我成长。

尽管我以各种形式说了无数次的感谢这类的话,给我的每个感动的瞬间,没有一个忘于心间,只是,我想把每一个瞬间记录下来。还有,用这样的形式,和他说说话,说说曾经说过的,说说曾经想说却没有说的,说说现在想说却没有机会说的。

老师,老师好像只有我这样叫你,无论是在你面前或是私底下,身边的人叫你都是在老师这两个字或是主任这两个字前面把你的姓氏冠上,还有就是直呼你的全名,要么更放肆就是给你起绰号,当然,这都是在私底下迫于你的威力发泄自己在你面前无可奈何以缓解内心愤怒不敢言的小举动而已。而我,只叫你老师,在我心里,你不是什么为高权重的主任,不是作为一个职业而人人称呼的某某老师,你只是我心里给我方向给我力量我生命里的恩师。然而,我为什么不用您呼,而用你,我只是觉得,太疏远,你不仅是我的老师,还是我的朋友,我的父亲,一样的存在。

毕业了两年,大学的课堂,我连想象着你在上面给我们讲课的画面都幻想不出来,因为这里老师不关心,学生不在乎,老师关心的是自己的工资,学生最在乎的是自己的玩乐,在你那里,没有人会这样,就算不听课,也会装模作样地抬头瞪眼,这样看起来,似乎很认真。大学,并不需要这种,或许这就是成人的世界,自己选择,自己承担。

踏入大学之门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无法适应自己是个成人的事实,成人和孩子的区别,大学和中学的区别,社会和家的区别,这所有的落差,对我而言,就像难以消化的糯米饭,塞着我的胃,堵着我的胸口,涨着我的脑袋,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学期。没毕业那时候,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在担心着我的未来,性格极端,害怕我自己的路会走得难,有的人和我说以后要知世故而不世故,有的和我说要圆滑而不狡猾,有的人和我说要忍耐,有的人和我说要懂得沉默...老师你也和我说过。

我自己也意识到,一毕业,那两个月,我都在收拾自己的心情,整理自己的情绪,计划自己的来,我把以前所有别人能看到的日记,心情,全部都删掉了,满怀憧憬地投入别人说过无数次自己幻想过无数次的美好的新生活中。说真的,来里,我尽管心有不甘,可是从来没有埋怨过己,因为我尽力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天还没有亮,我就到了这里,连校门都没有看得清楚,四处都是黑乎乎的,到我的心底无比的明亮,我当时就给自己写了一句话:让我学有所成的地方就是天堂。时,我也是一个充满热血和追求的少女啊...天亮了,走在校道上,几乎所有的新生,都有父母或是亲人在身边,可是我没有,我只和另一个女生一起来,我们两个一起去报名,不懂就问,扛着那几大袋的行李,走了好几回那五楼的宿舍,所有的事情弄完之后,累得不行了,可是心里还是很兴奋的,旁边所有人看着我们两个满脸朝气,都觉得平易近人,对平易近人,我曾经不会这样的,一开始我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待人,那时候宿舍还没有搬,楼梯口那里写着这样一句话心中有爱,处处是温暖。我一直都很信奉这句话的宗旨,直到发生了很多让我失望的今天,我还是觉得这句话没错,可能是我意会错了,或者是,我用这句话的方式错了。

大学生活开始了,进入了几个社团,见面会没去就退出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那么乐意把时间浪费在这里,但我没有那种热情。上课,我也不知道大学课堂是怎样的,高中怎样就怎样,我听课,做笔记,感觉所有人都把我当怪物,嘴里说着你是学霸,实际上是在暗讽,或许是吧,自己意志不够坚定,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确实很大,刚开始一个学期,我也觉得没意思,逃课,睡觉,发呆,对什么都不冷不热,落差太大,我每天都是在迷茫和自责中度过,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除了胡思乱想就是胡思乱想,以前,有老师在身边,我并不怕,我总觉得,老师你会看着我,帮着我。那段时间,我觉得我整个人生都没有希望了,浑浑噩噩。一直到放寒假,年初一,我终于能找个机会给你打个电话,跟你说一句新年快乐,你问我,过得怎样,我说含糊说了句大学并不是我想象得那么好,你却听懂了我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你说,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该学就学该玩就玩,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唉!当时,我豁然开朗呀,你并不知道你的寥寥几句话,对我后来对生活的心态几乎改变了。

以前,我老是习惯去计划然后想着去掌控所有没有发生的事情,我总是会这样想,只要我努力,所有一切都会得到的,自从高考考完语文之后,我才发觉我错了。那时候,所有人都看出来我的用心,我想我其他所有的科目都考砸了语文也不可能。老师,当成绩出来后,我都不敢跟你提半句关于成绩的话,我觉得愧疚,觉得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你,我没敢跟任何人提起我高考语文成绩。因为太过于在意结果,我记得我走出考场腿是发软的,后背全湿了,前面是因为紧张,后来是因为不甘心,不甘心为什么我所有的努力结果是这样。我一直想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这样。可是,很多事情是没有从来再来的可能的。

只是那时候我不懂,不懂计划赶不上变化,不懂人算不如天算这种大道理,后来,比如,每一次我越在乎的事,我拼命想得到,却总是无意识在失去,比如,我们会计划好去哪里去哪里,结果肯定去不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意弄人。

不管是什么,经历就是财富,别人说的,都只是别人的,自己经历过,无论好与不好,对自己都是成长。

老师,刚毕业那时候,我就想把高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因为害怕会忘记,害怕短暂的记忆抵不上流逝的时光。可是,没有一次能够真正地去写,总在酝酿如何去写,如何写得好,这段时间才开始去写,才明白,其实,我要记录的是所有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过往,而不是绞尽脑汁运用各种美好的词汇去捏造各种华而不实的故事。

两年过去了,我以为我会模糊曾经你和我说过的话,却没想到更深刻,以前老师你对我说的只是觉得听着有道理,经历过一些事之后,想起你曾经对我说过

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强烈而有力地渗透到我的生活,我的人生中去。

成功的人必须耐得住青春的寂寞这是你真正意义上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那一天,我们因为比赛的作品去找你,一边走楼梯你一边说这句话,说完,你说,只是很多人都不懂。其实那时懂。不懂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我有很多事情不明白,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明明身边很多朋友,我却总感觉自己是一个人,无论我怎么样都无法融入,就像我可以轻易地去感受到别人的内心理解别人的感受,别人却怎样也无法走进我的心里理解我的世界。总是有很多人和说心里话,我总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别人,从而看自己。听多了,自己就懂得分析,分析别人,剖析自己。所以,自己的心里话,往往只说给自己听,通透而孤独地活着。

很多人的青春是寂寞的,空虚的,而这些人往往是按捺不住这种寂寞与空虚的,所以拼命地去找这东西来填补这种情绪,玩乐却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填充物。我的青春,与其说用来忍耐寂寞,更多的是独行的孤独。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任何时候是空虚的,无论做什么,我的脑袋没有一刻停止去运动,想这,想那。老师,就像当初你给我看手相,说我是个情感丰富的人。

你要允许别人有缺点,自己有缺点,你是个人,你不能顾虑全部的东西,什么事尽力而为这是我第一次考了一百二十多分,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收获。

老师在你眼里,在朋友眼里,我可能就是要强的,完美主义者,并不觉得,可能太过孤傲,认为什么事只要用心去争取,就一定能得到。什么人,只要用心去对待,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后来,在追求的路上,跌跌撞撞,才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但不付出就绝对没有回报,更多的只是对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对待别人对待事情学着不去用执拗的心态。身边那么多人,走走停停,得到和失去,后来我才明白你对我说的那句话:允许自己有缺点,允许别人有缺点。

人的一生,不求大富大贵,只求问心无愧。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做好自己的同时,尽量多帮助他人这是第一次我们在田径场散步,你和我说的,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断电。

那时,老师你说你会看人,你说我是一个好命的人,运气好。那时候我说,其实不是的,从小我就很倒霉,什么事情到我身上都变了样,其实现在想想,认识老师你,是我这一生最好运的事。后来你说,人的一生,大富大贵并不是真正的幸福,每一天过得问心无愧才是真正的有意义。每个人对钱财的定义不同,我觉得自己不是什么圣人,对钱财嗤之以鼻,但也没有因为钱财而愤世嫉俗。可能,因为我有一对好的父母,从来没有因为钱而让我在任何人面前狼狈不堪。虽然生活并不富足,可是从来没有缺少过。至少能尽他们所能,给我们。钱,够用就行。

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做好自己同时,尽量多帮助他人。我至今都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我总是不懂处理,不懂拒绝,对于他人的要求,我总是无法去拒绝,总是让自己处于很憋屈的状态,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多人,习惯了你的帮忙,一旦有一次你帮不到,他们就会觉得你自私。对于别人的付出理所当然地拥有,从没想过,这不是别人的责任。我想,我应该一直这样,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那样。

努力过后,结果还是不理想,再去相信,这是命

那时候,很迷茫,艺术这条路,并不好走,走得出去,走不好,还是不好,我自己知道,你也知道。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很无助,你看着我这个样子,总是叫我笑一笑,说这个样子,让你很无奈,舍不得让你放下,却又无法拉我一把。其实,老师那时候,你每每这样安慰人,我心里很温暖,很感激,也明白你的意思,只是很多事情,要我自己真正明白我才能真正成长。庆幸,当时,自己坚持过来了,成功,不就是一次又一次坚持而来的吗。

老师,两年就这样过去了。我还在求学路上奔跑,你还在教育路上行走。我跑了十几年,你走了几十年。我跑的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我没有资格说累,就算累了,咬着牙,我还得跑。你走的是日复一日看似同样却又不一样的路,以前或是后来有没有人问过你烦不烦,累不累。我曾经那么问过你,你并没有给我明确的回答。只是每次看到你的背影,你的步伐,我会觉得你很累。每次看到课堂上有人不听课,你的眼神,我觉得很无奈。每次听到你发试卷时,念到后面的分数,你的声音,很无力。每次你说为了课件而一只手指一个一个字敲上去的时候,却没有几个人认真地去看,我想想都觉得痛心。这么多年,可能自己都习惯了,可是自己用心却力不从心的时候,老师,你很难过吧。

老师,虽然有不好的,但是每次想起课堂上,你骄傲地说着你曾经的学生,现在如何如何出色,我就觉得,无论多苦,都是值得的。那时,我就很羡慕,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让你骄傲地在课堂上提起我的名字,谈起我的事迹。

老师你说你最大的兴趣就是盆景,那时候全班人都知道,只是不知道现在记得的人有几个。你带我们去看过,你的电脑桌面,文档,都是你剪摘过的盆景,你家阳台到处都是,你说,盆景多好啊,任自己喜欢,裁剪成什么都可以。我觉得那把剪刀就像自己的手,被裁剪的枝叶就是自己的人生,握在手里剪刀,任自己裁剪的人生。

老师,很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然后影响我的生活,改变我的人生。让我从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变成一个有血有肉,懂得感恩,学会去追求的人。你的每一句话,就像一缕阳光,照进我孤寂无光的生命里,让我拥有了前进的生命力。无论将来,我会遇到多少个像你一样,对我好,希望我成才的人,我最感激的人还是你。如果没有你,就没有后来的我,一切的可能都会改写。不能说现在的我有多好,将来的我有可能会多好,但至少我从一个好与不好都无法区分的人,变成了一个明辨好坏的人。学会好,才可能更好。

无论将来我能否变成理想的自己,拥有理想的人生,这一路上的追求,起码让我问心无愧。

感谢你,一路上有你,我尊敬的老师,我永远的朋友,敬爱的父亲。

第四篇:亦师亦友美文摘抄

北宋时期,欧阳修文甲天下,贵为文坛领袖。而此时的苏东坡刚从四川来到中原,初出茅庐,名声不显。一天,欧阳修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读到了苏东坡的一篇文章,为其文打动,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今读了苏轼的文章,我深感惭愧。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应该为他让路,使他能早日出人头地。”旁边的人立即劝阻,说:“苏东坡才情极富,如果你提拔此人,只怕十年之后,天下人只知苏东坡,而不知你欧阳修了。”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在意,一笑了之。从此以后,欧阳修每遇到机会,必竭力举荐苏东坡,苏东坡就很快名闻天下。

欧阳修虽贵为宋代文坛领袖,但他惜才之心切切。因此他在读了苏轼的文章后,觉得苏轼是国之栋梁,值得抬爱栽培,于是惜之爱之。尽管他知道苏轼日后才情名声会超过自己,但他依然不失时机地提携苏轼,这除他有博大的胸怀外,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爱才惜才的情怀了。为国举才,既是国家兴旺所需,也是自己快乐所在。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像欧阳修那样,把珍惜人才作为应守必守之道。

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时,齐白石尽管在画坛有些名气,但不被人看好。徐悲鸿看重齐白石的人品,也欣赏齐白石在绘画上的独有技能和创造精神。于是,他力排众议,特聘齐白石为学院教授,让他享受马车接送和院长相伴的优厚待遇。徐悲鸿亲自为齐白石收集编选画作并写了热情赞扬和大力推介的序文,自费为齐白石出版画册,齐白石在画坛声名鹊起。齐白石感激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不仅如此,徐悲鸿还把齐白石画作弄到国外办个人画展,齐白石从此在世界上也有了很高的声誉。

古人说:“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此情怀者,对有技有才之人,必惜之爱之呵之护之。徐悲鸿竭诚地聘齐白石当教授,自己出资替他出画册,帮他办画展,提高齐白石声望,用心可谓良苦。徐悲鸿就是伯乐,优秀品德与高尚情操得以彰显,这既慰藉了自己,也激励了后人。

刘和刚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后,最难的是选择老师。他一心想成为孟玲的学生,孟玲没有轻易就答应他的要求,而只对他说:“只要你在下连当兵时表现优秀,我就收你为徒。”刘和刚没有辜负孟老师的期望,孟玲便让他进了自己的班。进班前,孟玲的老师郭淑珍嫌刘和刚当时的面相有点欠缺,劝孟玲不要收他,但孟玲却说:“他在发育,会长好的。”在孟玲看来,刘和刚是农家子弟,诚实善良,能勤奋,肯吃苦,颇有音乐天赋,值得好好培养。孟玲除在课堂上教他外,还单独教他发声。逢到星期天,孟玲还叫刘和刚到家里吃饭。刘和刚喜欢打球,他的脏衣服都是孟玲老师给洗的。刘和刚如果违了校规,犯了错误,孟玲就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孟玲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刘和刚曾几次当众唱《母亲》献给孟玲老师,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激。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为师者的最爱。孟玲收刘和刚为弟子,一心一意地给予厚爱,给予教育和培养,就是孟玲看上了刘和刚是个可栽培的歌坛新苗,不把他培养成才,自己就觉得有伤惜才之心,有损师者的责任感。为国育才,是国之幸,也是己之福。培养刘和刚成为歌唱家,孟玲感到无比的幸福。

人之交往,意图不同,则其精神境界不同。只为重德惜才,只为你开辟新天地而来,其精神境界分外崇高。这种人不求名,不图财,既无私心,更无歹意。与这种人往来,令人放心与省心,让人快乐和进步。

第五篇: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章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观念中,“师道”总是与“尊严”联系在一起,老师发号施令,学生唯有服从,学生见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师生关系悄悄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般刻板,而是多了亦师亦友的温馨。最近在网上看到由北京一家教研机构所作的《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调查》显示,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家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今天的学生奴隶性少了,个性张扬,对管理不再盲从。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不能再是家长式的管理,而应该更讲民主,以沟通取代指令,用引导取代禁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解的爱,换位从学生角度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我刚刚带毕业的那个班上的学生跟我之间就是朋友之间的情谊大于师生间的感情。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在他们心目中有一个自己满意的老师的形象。现代学生虽然生活得很热闹,其实有很多苦闷,你跟他们玩在一起,真诚相对,他们很愿意向你倾诉。在我们班上常常可见一些“没大没小”的情景:老师将学生请上讲台,由学生来讲课;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随时提出不同于老师的意见;老师直呼学生的昵称“彭总” ;孩子们看见老师换了新发型会说:“好漂亮!”,看见老师换了新衣服会说:“这个颜色不错”;师生一起逛街,一起唱卡拉OK„„ 学生们喜欢上网,我就把自己的QQ号告诉他们,并让班上对电脑精通的学生建了一个只有自己班上学生的Q群,在那里没有师生,只有朋友,大家可以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我在让学生充分信任我的同时自己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了,在那里还有许多我们师生间的小秘密呢。他们在班会上谈论自己的偶像张学友,并讨论当今的流行乐坛,还和调皮鬼宁孟豪一起合唱《两只蝴蝶》。我可以自信的说,我绝对是学生心目中喜欢的好老师,也更是他们可以无话不说的大朋友。至今,孩子们在毕业后还经常和我在QQ上聊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跟我分享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些有悖于传统教育伦理的行为,在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一次我班的学生和三班的起了冲突,当我得知这件事后在班上问是谁参与了,起初没人承认。正在全班逼问时,三班的老师进来了,劈头盖脸的就批评起学生来。那位老师走后我只说了一句:“这就是我教的学生,你们就是这样给我争气的吗?”说着我的眼里出现了泪水,我喜欢这样把自己的情感真实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参与闹事的几位学生低下了头,一脸的羞愧。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观念里的“老鼠见猫“,而是平等、理解和相互的爱。今年在孩子们毕业后的12月份里是我的生日,在那天里我收到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毕业的学生们送来的一束花,孩子们心里一直惦记着我,对于一位教师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份师生情更珍贵的呢?学生的爱就是对我所有付出最好的肯定。这也是我从教多年最大的追求: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现在的学生懂得比老师多,这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已不再是新鲜事。时下信息渠道丰富,网络、电视、报刊„„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之广之快,常常令老师望尘莫及。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做好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任务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和道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和人生,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