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拟定的,教案是每个人都应该要会写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加一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加一教案篇1
一、内容特点
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具体过程:
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三、一些建议
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的考察。
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数学加一教案篇2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 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
2、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 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 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 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3)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数学加一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1、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3、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这题如何考虑?
240÷3=。
4、小结: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课堂练习:做一做。
数学加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逛书店"的游戏活动,理解"付钱"和"找钱"的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能相互协作,做文明顾客。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上面标有价格。
2、若干二元币、一元币。
活动过程:
一、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宝贝书店"已经开张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书,你们想去买吗?(想)那你们知道买书需要什么吗?(钱)
1、介绍银行师:我们应该到哪取钱?(银行)在银行设置有两个窗口,一个是一元钱的窗口,一个是两元钱的窗口。
2、分配角色师:小朋友去买书时,想一想我们怎样去买?“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可以是一家有爸爸、妈妈、孩子,或跟好朋友一起去买书。)要求:不管几个人合作去买书,最多只能取6元钱。
3、理财单教师示范讲解表单。
二、逛超市在孩子们相互协商找到合作伙伴并在表单上填上要取的钱数后就可以陆续进入书店选购书刊了。
1、教师在书店内观察幼儿怎样选书。
2、在收银台观察幼儿交钱和找钱的过程。
3、选好书交钱回"家"后,要在表单上记录今天你都买了几元钱的书,还剩了几元?
三、幼儿对照表单讲述取钱、用钱的过程。
教师小结附:表单取钱数买书花了多少?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在教学《买书》这堂课时,我们创设买书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发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新课标指出:“在创造的情境中,数学的学习不能靠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要形式。”在买书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创设买书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大胆放手,通过操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体会小数的多种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本节课虽然是一堂计算课,但不是单纯的计算课,在一步步的问题解决中,慢慢学会学习,学会提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当然,这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遗憾,比如在课堂练习上,照本宣科,没体现一定的练习层次,对于中下学生还要更加的关注。
数学加一教案篇5
教育价值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超市
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
活动三:自己开超市
组织策略:(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
活动四:商品分类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
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
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
组织策略:(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
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位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策略。
活动七:做钱包、装饰钱包
活动准备:幼儿自己收集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浆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样式。
组织策略:(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式样。(2)幼儿谈谈自己想制作的钱包的形状、式样、颜色等。(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
活动八:买两样东西
活动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买两样商品。(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样多少钱的什么商品。(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5)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记录。
活动九:你还剩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里买一样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4)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介绍。
活动十: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和5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教师交代活动的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样商品,看看它们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币,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样商品。(2)幼儿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
活动十一:猜猜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
活动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
组织策略:(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推理猜测。如:教师说自己在“超市”买了一种玩具一种食物,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合起来是5元钱。猜猜老师买了什么?(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
活动十二: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2元钱的硬币。
组织策略:(1)给每个幼儿发两元钱。(2)讨论:如果钱不够可以怎么办?(3)带领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购物。(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数学加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动画片:有趣的数字
2、图片:在图画里找数字
3、教具:电话
活动过程
一、看图找数字
1、小朋友,这是一幅很有趣的图画,仔细看看,在这幅图画里,你能找到什么?
2、幼儿观察后,在图画里找出数字。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情景表演
教师接听电话:喂,您好,你找东东呀,东东没有来幼儿园,你给东东打电话吧…、
2、教师:怎样才能联系到东东呢?给东东打电话,你需要知道什么?
(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是用什么组成的?(数字)
3、说电话号码
(1)教师:谁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思考: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讨论后得出: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
三、交流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分别请幼儿 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小结:固定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动画片,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数字。
五、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你们用喜欢的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2、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数,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数学加一教案篇7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和数量。
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标记并放在图形两边的横线上,再引导幼儿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请幼儿报数字,教师进行记录。
2、按标记给图形娃娃找家。
出示磁性图片小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房子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房子上有哪些标记?出示图形娃娃,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图形娃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根据房顶上的两个标记,帮助图形娃娃找家,可请个别幼儿上来选图形放在相应的标记下面,要求幼儿边送边说:大的红图形娃娃我送你到大的红标记家,蓝的三角形娃娃我送你到蓝的三角标记家,……
二、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看标记记录图形数量。
指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有多少?可以用哪些标记记录?引导幼儿看图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第四、五、六组:
(1、)看特征标记选图形。
观察图形标记,请你根据图形的两个特征,剪贴相应。
(2、)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依样接画红旗和轮船。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进行检查和评价,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并正确地记录图形的数量。
2、继续学习按两个特征标记选择相应的图形。
3、能大声地讲述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教具:图片2张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